宣化崗拱北
摘自《文化天水》
宣化崗為我國伊斯蘭教“哲赫忍耶”門宦最大的拱北,位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城北約7.5公里的查灣村。始建于光緒十五年(1889年),興建于民國四年(1915年),有大小院24個,房屋300多間,依山就勢,宏偉壯觀,具有中國宮殿式建筑的特征,成為張家川縣第一名勝古跡,也是全國哲派信教群眾崇敬朝望的圣地(圖1)。從民國到解放后不少社會名流來此游覽觀光。于右任先生來崗親題“振臂一呼此磬疆,河山耕牧勢優強。早知騎射雄西北,今見威儀現帝王。萬戶蒸騰風又雨,一川填煙海還桑。天還地變真閑事,金碧參差宣化崗”的詩句。宣化崗之所以名馳全國,是因為崗內葬有“哲赫忍耶”門宦的四代老人的遺骨,而又是哲派第七代老人家馬元章及其三弟元超復興教門的發跡地。

圖1、宣化崗拱北全景
宣化崗“神道碑”,是陜甘兩省官紳商學人士為元章、元超樹碑立傳而修的。碑文由秦州任承允撰文、滇南何兆龍書丹。碑正面中間是陜西名書法家寇一瑕親書馬大善人、光烈、光
、夫子“神道碑”。碑的兩邊有兩塊小石碑,左首石碑上刻有國民黨政府大員和社會名流朱紹良、楊虎城、邵力子、鄧寶珊、胡宗南、張維、寇一瑕、楊思、范振緒等立碑發啟人的姓名。右首石碑上刻有立碑時恭賀的各清真坊寺的名稱。由碑北行數里路,走上山坡,眼前顯出底部用石條上部用磚砌成的一座城樓,城門上額磚刻“宣化崗”三個大字。城樓上修有三間樓廳,雕梁畫棟,樓廳門上懸一木匾,書“觀光樓”。樓四周有磚圍墻,登樓可看到張家川縣城全景。巷道中間修有兩間過道樓,登樓可觀全崗的景色。巷道北中間有大牌方門,為:“中門”。進門有一過道院,修五間西房是干“爾曼里”時散油香的房子。南面修有住客房子和供茶水的房子,東邊修三間過道,兩面為傳達室和收發室,中間過道可通花院(會客院)。花院東邊修三間“鎖子廳”,專為招待來崗的達官名流而設的,日:“接官廳”。門兩邊掛有秦安翰林安維峻給元章書送的“天下大神仙”,“山中真宰相”的對聯。靠廳的右首是元超的修靜房,房門兩邊掛安維峻為元超書送的“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的對聯。廳左首修十多間主人和貴賓的住房。北邊走上幾階石條臺階,有一月洞門,門兩邊掛有云南督軍顧品珍給元章送的“雙肩擔道義”,“一手挽乾坤”的對聯(圖2)。這院是元章的正住宅,曰:“樓院”。院內東邊修三間安架房為元章的寢室;西邊靠崖有一精致的磚箍窯,為修身念經之地。院內載有幾樹紅白牡丹,長有一棵高大而古老的“山春柳”。樓院后邊有一小院,栽有一小塊竹林,修數間房子是元坤的住宅。花院靠元超的修靜房的東邊有一道門,照碑上書一“福”字,有一內走廊通家院。家院是元超住宅,一座四合院,西邊三間上房為元超住室,南北房是其兒媳的住室,東邊修三間“過廳”。走出過廳是書房院,出書房院是東院,雇工的住院,馬房院。花院的西面是上拱的崖,崖上用磚刻“留春崖”三個大字。靠崖右首有一牌方門,墻壁上書“天地正氣”四字。進到禮拜寺院,殿正門上額宣有“闡揚圣教”的匾,殿內掛滿元章、元超二位老人親書的阿文匾對。經廳院西修三間磚刻木雕的“經廳”,南修三間花亭連接拱北,東修一牌坊門,日“翠真門”,這是專供老人家干“爾曼里”時進出的門,平時關閉禁止他人通行。門上方有一匾額,書“遺古熔今”,是段祺瑞贈的。經廳門上額是袁世凱給元章六十壽辰贈的“現人首相”,吉鴻昌給元超贈的“仁德風雨”,回族翰林哈銳給化龍獻的“為眾犧牲”許多匾額。翠真門外靠留春崖邊,接連修有兩道小院,月洞門相隔。前院內修五間房,是老人家干“爾曼里”換衣之地。后院內修五間東房,是守拱北阿訇的住室。后院是通拱北的正門,院內修有引路,引路上面修一間花亭,為上墳人跪用之地。花亭北面靠崖修四座雄偉的八卦拱北,右起第一座磚刻八卦是反清起義回族領袖馬化龍的墓。中間三間磚刻木雕八卦是馬元章、馬元超的墓。左邊磚刻八卦是哲派六代老人家馬進成的墓。四座八卦下面中間立一石碑,是各省教下暨子侄等給元章、元超敬立的墓碑,碑正面中間書“馬大、三上人、光烈、光
夫子之墓”。上首書“民國二十二年九月浣谷旦”,下首書“各省教子暨子侄等同敬立”。碑后面是前清翰林庶吉士門生哈銳謹撰文,陸軍上校愚姪何兆龍敬書。墓碑下面埋有元章二弟元坤及元章三子仁武,二超的二位夫人及其子錫武、毅武、輝武、霆武、桓武和五個女兒,幾個兒媳孫子等親戚教友的墓幾十個。墳內栽有松柏,龍柏花樹,春季松柏青翠,龍柏花開,異香噴鼻,肅靜幽雅。拱北之上有一大洼直達山頂,約三畝地,周圍打有土圍墻,洼上栽有松柏、白楊、杏樹,每臨春天,杏花盛開遍山紅,松柏成蔭滿洼青,風景優美,洼內野雞成群,禁止獵殺。

圖2、宣化崗拱北修靜室
拱北、經廳、禮拜殿等都是特請外地能工巧匠設計建造。起架磅礴,結構宏偉,磚刻木雕,玲瓏絕巧,漆彩粉染,圖案雅麗,別具一格。廳殿內鋪有名貴的田大地毯,擺有各式的古銅香爐、朱砂花瓶等。門上宣有名人題贈的匾額,墻壁上有名士書寫的詩文和元章、元超二位老人家親作的治教省身格言及很多對聯。主人住室和客廳等房內掛有歷代名人的字畫,擺有精致的家具和古玩。書房內藏有珍貴的宋版史書和伊斯蘭教的大部經典。在宣化崗游覽之后,給人的印象是美觀儒雅。宣化崗為防御土匪的侵擾,于民國l 8年(1929年)在北山梁頂建一土堡子,堡墻四角建有哨樓,堡門是用鋼板釘的雙層門,堡內修三道院,共有房一百多間。張家川一旦發生小型兵亂,崗內的人和財物都可搬進堡內,并動員附近鄰村精壯教民,發給崗內存的少數刀槍守護堡子,保衛宣化崗的財產。
宣化崗每月差不多要過一次至兩次大小“爾曼里”(念經祈禱)。大“爾曼里”有正月十三日、十三太爺馬化龍忌曰。二月二十三日,云南老三太爺馬世麟忌日。三月二十七日,道祖太爺馬明心忌日。四月八日,太爺馬以德忌日。五月二十七日,平涼太爺穆憲章忌日。七月二十七曰,他郎(墨江)太爺馬順清忌曰。九月初六船廠(吉林)太爺馬達天忌日。九月二十日,三太爺馬元章忌日。臘月二十九日,汴梁太爺馬進成忌曰。還有好多小“爾曼里”。在這些忌日里,都要宰牛羊,炸油香,誦“古蘭經”,贊穆圣,做祈禱。少者宰牛一兩頭,多者宰牛十頭以上、羊幾十只,炸油香一兩萬。跟“爾曼里”的各省教民及漢族朋友不下萬人,還有官方人士前來祝賀。送帳、送匾,牽牛拉羊,馱米馱油等各樣物品很多,并且各清真坊寺還收送“海吉”(布施)。宣化崗每年費用達一萬多白洋。除教民饋送外,下欠的由商業收入支補。
(馬國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