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水 賦
薛林榮
當關隴之會,介雍梁之間,屹為重鎮;處南北分界,居東西交匯,乃為樞紐。[1]隴坻亙于東,朱圉雄于西,嶓冢屏于前,崆峒望于后[2]——天水者,隴右要沖,關西首障,乃祖國腹地之中心,系歷史文化之名城。[3]
羲皇故里,人杰地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陰陽五行定綱紀;曠代不遇,石破天驚,天河注水揚美名。[4]察變遷之史,波瀾壯闊;數風流人物,燦若星宿。清水河畔,有大地灣文化之遺存,肇啟文明八千年;[5]卦臺山上,乃伏羲氏畫卦之故址,薪火相傳數成紀。[6]大哉羲皇,開物成務;混沌初開,準天立極。畫八卦而造書契,作網罟兮平水土;取火種而造甲歷,創禮樂兮制婚娶。千秋之明德惟馨,曠代之隆儀備舉。非子牧馬于犬丘,大唱秦風,嬴秦由是發跡,終成始皇之帝制;[7]武公西征于邊陲,初設縣制,圭阝冀于此肇創,畢竟集權之功力。[8]老子西游,紫氣東來。尹喜守關,經書乃傳。華章九篇入百子,經文五千頌道德。[9]李廣抗擊匈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嗚呼白首難封,引無數英雄落淚;[10]充國屯田戍邊,寓兵于農,亦紹厥后,嗟夫千古之策,博一代偉人贊譽。[11]趙壹者,美須豪眉,有《刺世疾邪賦》;[12]蘇惠者,儀容秀麗,作《回文璇璣圖》。[13]西州大將隗囂割據隴上,無奈嘆渭河;[14]大秦天王苻堅統一江北,失意唱淝水。[15]三國爭霸,姜維出焉,心存漢室,九伐中原。繼孔明之遺志,捧出肝心,披開大膽;踐未竟之遺愿,虛懷遠志,空寄當歸。[16]李氏郡望,成紀在焉,李世民撫民以靜,發貞觀之治;[17]禮部尚書,秦州鄉賢,門克新直言無隱,得皇帝親祭。[18]近代以降,隴上鐵漢安維峻,冒死請誅李鴻章;[19]百年而外,隴南文宗任其昌,因材誘掖文脈壯。[20]求名當求萬世名,甘涼俊才馮國瑞,喚醒麥積山于草堂春睡;[21]計利當計天下利,和平將軍鄧寶珊,保全老北平于戰火紛飛。[22]龍鳳之儔,濟濟如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古邑秦州,山川毓秀。隴右名鎮,旅游勝地。地跨長江黃河,風兼南北之長。行經千折水,可看六朝山。北跨清渭,麥積通天棧;南漸兩當,懸崖勢倒垂。俯臨渭水群山小,秦嶺團煙落日低。石胎泥塑,稱作西土佛陀極樂天;藝術臻妙,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23]仙人崖,大像山,水簾洞,拉梢寺,渭河兩岸,次第展開。百里石窟,千佛扶持。貝葉梵音開凈土,慈航夢里普提因。天水舊治,五城相連。歷史久遠,兩千余載。鶯花古巷秦州陌,云是明清舊時宅。西關古巷幽深,民居有南北宅子;南山老樹空庭,泰斗數漢唐古槐。名泉北流憶故人,石池清水是吾心。三國爭雄,遺跡秦州。天水關姜維歸蜀,諸葛托付北伐事。木門道張合阝扼腕,魏帝喟嘆蜀未平。街亭失于馬謖手,孔明揮淚斬愛將。渭河浪卷英雄去,剩有塞云自往還。[24]藉河岸邊,良田負郭,靜夜無鄰,送老白云邊,倘許蜉蝣寄我;氵蒙水之畔[25],木杪斜陽,源頭活水,得閑多事外,盡隨鷗鷺忘機。隴上江南,人居最佳。老柳近蓮塘,炊煙百尺暝。物阜民富大都會,河聲岳色大文章。
隴上江南,物華天寶。漆器重光煥彩,脊獸摶土成金,絲毯錦繡乾坤,根藝神功天成。麻履不舟,竟飄洋過海;沙彌無聲,然笑傾環球。品牌因時勢而鑄就,工業隨國運而崇隆。三線國企浴火重生,民營科技重光煥彩。裝備制造重振雄風,電子電器雄踞一方。星火機床,天下燎原,占行業鰲頭;華天電子,深圳上市,展騰飛雄姿;長城電工,三峽建功,令世界驚嘆;海林軸承,科技領先,樹創新標尺。高新農業,藤接中外奇莖;果珍李萘,味聚東南之美。秦安齊桃,喜宴奧運健兒;“花牛”蘋果,曾傳領袖佳話[26];渭川芥姜,頻伴神舟凌空[27]。玉自不言,寧遠峽谷棲鴛鴦;石亦無價,清水山巒隱龐公。一鍋老湯,漢三杰聞香下馬;兩碗佳肴,周八士知味停車。千峰疊翠,萬壑披綠,藉河沿岸,又見水天一色;溫飽無虞,小康在望,圭阝山腳下,重睹昔日風采。步行街流光溢彩,城市如此多嬌;小江南闊步向前,風景這邊獨好!執政愛民始終不倦,躬身政事著于一時。體察民情,集中民智,筑牢執政之基;發展經濟,奔向小康,樹立為官之道。以人為本,共建和諧。發揮比較優勢,搶占發展高地,長吟自然之道,繪就發展藍圖。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科教興市、商貿活市、旅游富市,倡和諧兮萬民幸矣,謀發展兮福祉無窮。
噫吁戲!大象無形,天水無涯。浩蕩乾坤包不住,拈來盡在一毫端。昔者閭閻相望,桑麻翳野,今朝高樓林立,煙井萬家。憑欄處:葉脈差池翻翠羽,花須危顫唾紅絨。古巷里:幽徑誰尋車馬靜,午陰貪坐薜蘿新。關山下:隴坂真是春歸路,桃李無言始滿蹊。龍的家鄉,笙簧并奏,唱盡千古風流;羲皇故里,少長爭先,開啟時代新風。物潤時雨,瑞靄繽紛;暖送薰風,大地歡騰。卦臺巍巍,渭水湯湯,歌賦一闕,興會無前!
[注釋]
[1]天水市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
[2]隴坻,即隴山,亦稱關山;朱圉,即朱圉山;嶓冢,即《尚書·禹貢》所說的嶓冢山,今稱齊壽山;崆峒,即崆峒山。
[3]天水地處東經104°35′~106°44′、北緯34°05′~35°10′之間,位于祖國版圖的幾何中心。
[4]“天水”得名有兩種說法:一是“天一生水”說,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是“天河注水”說:《水經注》載:“漢武帝元鼎三年,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風雨隨之”,故漢武帝改為天水郡。
[5]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秦安縣,總面積約一百萬平方米。遺址保存有約7800-4500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仰韶早、中、晚期文化。
[6]卦臺山于天水市北30公里處的三陽川境內,山上有伏羲創繪八卦的畫卦臺,相傳伏羲在此畫八卦。
[7]非子是秦人的祖先,秦人在天水休養生息,向東部關中地區發展,終于發展為秦帝國。
[8]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在今天水市秦州區和甘谷縣分別設立圭阝縣和冀縣,這是中國古代創立縣制之始。
[9]尹喜,先秦時圭阝縣(今甘肅天水)人,曾為函谷關關令,后遇老子,乞《道德經》五千字,終成道教之文始先生、無上真人。
[10]李廣,西漢隴西成紀人(今天水秦安人),是漢朝抗擊匈奴的名將,但一生未曾封侯,最后引劍自盡。
[11]趙充國,西漢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漢武帝時名將。毛澤東同志曾在與周谷城同志的一次談話中說,趙充國“這個人很能堅持真理”。
[12]趙壹,東漢漢陽郡人(今甘肅秦安人)。中國辭賦家、書法評論家。
[13]蘇惠,武功人,曾在秦州用五彩絲線在八寸見方的錦帕上織就一幅回文詩,武則天取名為《璇璣圖》。
[14]隗囂,天水成紀(今秦安)人,東漢初曾割據隴上,自稱西州大將軍,后被劉秀擊破。天水遺有隗囂宮。
[15]苻堅,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人,氐族,是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
[16]姜維,天水冀縣(今甘谷)人,三國末期蜀國名將,諸葛亮臨終托付大事者。
[17]天下李氏出隴西,隴西李氏名望最高。漢朝名將李廣、西涼武昭王李暠、大唐開國皇帝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等都出自隴西。
[18]門克新,明禮部尚書,后卒于任上,朱元璋親制祭文,命歸葬故里。
[19]安維峻,秦安縣人,曾任福建道監察御史。曾上《清誅李鴻章疏》,時人以“隴上鐵漢”四字相贈。
[20]任其昌,天水人,官至戶部主事,主天水、隴南各書院,垂三十年,其門下英才輩出。
[21]馮國瑞,天水人,受業于梁啟超,對甘肅石窟藝術的研究、整理和發掘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22]鄧寶珊,天水人,愛國將領,1949年9月受毛澤東、周恩來委托,和傅作義一起促成了綏遠起義。建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甘肅省省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23]麥積山石窟現存有自十六國后秦以后各朝各代開鑿的窟龕194個,被譽為“東方雕塑館”。
[24]三國時期,天水處于蜀魏交鋒的前沿,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維、計殺張合阝等重大戰事都發生在天水。
[25]氵蒙水,即今羅玉河。
[26]“花牛”蘋果是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齊名的世界三大名果之一。1965年,花牛村果農向毛主席寄去兩箱蘋果,表達對主席的敬仰,主席品嘗后,非常喜愛,并在家中會見時任甘肅省省長的天水籍著名人士鄧寶珊時用天水蘋果招待他,稱贊道:“你家鄉天水的蘋果好吃!”中共中央辦公廳代表毛主席向花牛村村民致函感謝,并匯來44.82元的果款。花牛村將感謝信勒石樹碑,永志紀念。
[27]渭川芥姜,即渭河沿岸的蔬菜。從2001年開始,天水市的蔬菜、果品等地方優良品種先后經航天飛船搭載后開始選育,并在天水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建成了西部第一個航天育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