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秦州商事之八
飛來之禍
■龐瑞琳 韓惠榮
哈銳去世后,眾推胡中林繼任經理?箲鸨l前后,公司正處于鼎盛時期,一些與官府軍界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地方富豪,企圖染指牟利,要求入股,遭到公司拒絕,得罪了軍政要員,埋下了禍根。
炳興公司所用黃磷,原由日本進貨。民國20年(1932年),日寇發動“一·二八”戰役,黃磷絕檔,一時價格暴漲。由原每市斤50銀元漲至400銀元。不買就得停產,買吧成本過高,眾股東議論紛紛,難以決斷。胡中林以超常的智慧和勇氣斷然排除干擾,盡所有機動資金,派人到上海購來一大批黃磷,以后又逐年繼續存儲。待1937年抗戰爆發,敵戰區貨源斷絕,西北大小廠家多因原材料緊缺減產、倒閉,惟獨炳興公司依賴其雄厚的實力,并儲備相當數量的日本黃磷,借機擴大生產,曾以月產900箱的最高紀錄,使火柴源源不絕供應市場。不幾年又積累資金,除連續購置房產多處外,還儲存布匹、糧食、銀元等物。這本是為應付法幣貶值,減少通貨膨脹而采取的應變措施,誰知卻由此遭來橫禍。
1942年前后,抗日戰爭進入艱苦階段,物資來源奇缺,物價暴漲,火柴原料多系軍用物資,為保軍用,國民黨政府頒布了《戰時物資管理條例》,使火柴生產因原材料奇缺大受影響,生產配給不足。當時商人囤積居奇之風甚熾。但由于之前的禍根,便借機拿炳興公司開刀。先是軍方以禁止黃磷火柴生產為借口,多次進行敲詐勒索,先后詐取白銀2萬余兩。時隔不久,天水專員胡受謙又以“囤積糧食,破壞抗戰”為罪名,勒令停業,經托人多方說情,最后以罰款白銀2萬兩了結。
又一說是:經人告發,中央派緝察隊來秦檢查,雖未發現弊端,然因案情過大,事未罷休,經地方官胡受謙和紳士汪劍平等人出面調停,才算了結。事后,該廠為了感激胡受謙,贈予胡住宅一所,又延聘汪劍平為名譽經理。汪曾為該公司向外介紹并推銷產品,保護廠址有功,該廠亦贈予住宅一所。
此后,公司元氣大傷,只能維持原有規模,再無發展。
一群雄心勃勃,有膽有識的企業經營者;一個好端端的企業;一大批職工辛勞的血汗就這樣被軍方、官方的吸血蟲們一點點吸吮著,宰割著,令開拓者們感到心痛地阻擋著它前進的步伐。試想若哈銳的在天之靈知道這些,還能堅信“實業”真可以“救國”嗎?多災多難的中國啊!
現在,當我們看到“工業——富民之要”、“工業——強市之基”這些稔熟的詞匯時,卻并不了解中國和當地工業興起的艱難歷程;匚哆@些業已過去的歷史,對當今社會生活還有什么提示與啟發嗎?我不敢有此奢想,但總想在回顧中有所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