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秦州商事之十八
窮途末路話人生
■龐瑞琳 韓惠榮

民國13年(1924年)9月,孫中山下令北伐,并決定親自率領先頭部隊出發北上。忽然從北方傳來消息:北洋軍閥將領馮玉祥發動了政變,掌握了北京政權。原來馮早就傾向革命,辛亥革命時期曾發動過起義,對軍閥混戰極為不滿。民國13年9月,盧齊戰爭爆發,馮于10月19日發動兵變,推翻了直系政府,把自己統帥的部隊改為國民軍,以示與舊軍隊一刀兩斷,徹底決裂。并通電全國,主張召開全國和平會議,電請孫中山來北京主持統一大計。
馮玉祥領導的北京政變,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得到了南方革命勢力的肯定與贊揚。孫中山特地致電祝賀,并表示即日北上,共商建國大計。幾經曲折進京后,不幸于民國14年(1925年)3月12日病故。
孫中山去世后,民國15年(1926年)6月6日,國民政府任命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7月27日,十萬北閥軍分三路從廣州出發,開始了北閥戰爭。
幾經上臺、下野的馮玉祥,于民國15年(1926年)秋,與廣州北伐軍取得聯系,同年9月17日,誓師五原(內蒙邊界)。委派劉郁芬、蔣鴻遇坐鎮蘭州,分甘肅省為青海、寧夏、甘肅三省。任命劉郁芬為甘肅省主席,蔣鴻遇為邦辦。
處于軍閥混戰的亂世,任何一個掌握軍權的頭目,為了自身的利益都可以搖身一變,趨向自己的反面。面對局勢之變,孔繁錦不慌不忙,想自己與劉郁芬同是清末習武堂的學員,看在同學一場的情分上,劉定會給他面子。于是,派天水縣長王楨攜帶天水所產皮革、毛呢等物和隴南機器局、和豐制革廠的照片,一并贈劉,表示愿意和省方和好。誰知他認錯了人,這王楨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又不知他在劉郁芬面前說了什么離間的話?劉郁芬并沒有買他的賬,以至關系日益惡化。當隴東鎮守使張兆鉀稱兵發難時,孔開始保持中立,后聽信參謀長范連泌的話,越界駐兵狄道,與省軍沖突,后退守武山,未經交戰,一部分軍隊已被省軍繳械。國民軍15師旅長張維璽率部逼進天水,隴南形勢危急。
農歷七月初一日,孔的二姨太文華英正在舉行向家庵功德祠落成大典。庵內演戲誦經,熱鬧異常。忽報國民軍已至關子鎮,孔一面派其弟孔繁荃率部向西迎敵,一面召集民夫,挑挖戰壕企圖防御。但毫無斗志的孔家軍,一上陣便不戰自敗,望風而逃。國民軍兵臨城下,孔只得一槍未發,決計撤退,先派遣輜重眷屬撤走。
民國16年7月15日傍晚,孔繁錦站在九間樓的窗口前環顧秦州城內,那兒,有他新建的行署和城內唯一的樓房,拓展的馬路,他的工廠,機器,那織出的毛呢、布匹、農具,還有由此而源源不斷流來的錢財……這一切都不屬于他了,都將被敵人占有。他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讓別人占有。環顧室內,他的四個太太已經走了,樓房除去貼身士衛在整理行裝,顯得空空蕩蕩,地下是亂扔的文件紙張,不由流下凄楚的淚水。慌亂中他想起了哈銳,并約定與之會面。作為孔的顧問,在以往的會面中,哈每“遇事盡言,多見采納”。但令哈失望的是,“后漸為其同鄉僉壬所熒惑,日見剛愎,卒歸于敗”。現見孔行色匆匆,哭哭啼啼告知,其它東西丟失,他不足惜,唯軍庫里那數百萬槍支彈藥,他要燒毀,決不能留給敵人。哈勸其與公犧牲個人,以保全地方。他還是聽了哈銳的勸告,答應寧犧牲個人,免糜爛地方。遂于午夜時分,倉皇逃走。臨行留給劉郁芬一封信,只八字:“兄去矣,弟好自為之!”從而結束了他獨霸一方稱雄稱王的政治生涯。
在孔沿天水郡進溝,向南逃竄中。攜帶之物頗多(據載有十幾馱),車拉不動,便隨走隨棄,到徽縣時所剩只有十分之一、二,到達漢中時丟失殆盡。隨從、軍隊也四散逃跑,各奔前程。
第二天,城中殘余士兵搶掠數家商店。
國民軍兵臨城下,在北山上鳴大炮三聲,城內驚恐。士紳哈退軒、胡恕軒聯名寫了歡迎信送往城外,并大開城門歡迎國民軍進城。該軍參謀余九如,榆中人,素與胡恕軒交往甚好,又以胡為師,所以由余九如從中斡旋,7月16日國民軍排隊嗚槍入城,全城安然無恙。
孔走后,城內尚有子彈兩萬余箱,衣物70余箱,鴉片3000多兩,均寄存于天主教堂,全被張維璽沒收。孔衙內家具全部被拍賣,共賣得銀幣2000多元。由張維璽的參謀長悉數獻于張,以討好上司。孔繁錦先前獻給甘肅省主席劉郁芬的禮物,劉主席也如數笑納。將隴南制幣廠和制革織毛廠全部設備遷往蘭州,改為蘭州制幣廠和蘭州制革廠。
孔輾轉逃往天津,已是身無分文。民國24年,失意的孔繁錦從天津返回天水,住在堅家河馬車店,與三姨太一起生活。好在李子園還有他的一片林場和兩輛馬車,便顧了人在那兒砍木燒炭,用馬車拉到城里出賣,以此為生度日。解放后,孔也成了運輸隊的一員,趕著馬車,奔跑在他最早開通的車道上,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至1951年秋病逝,終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