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下列幾點認識:第一,老子由關入隴,其原因有二:一為隴上人尹喜引薦;二是天水為“羲里媧鄉”和“秦人故里”。第二,《老子》一書不是一人、一時、一地寫成的著作,它是老子由關入隴西行的途中,尹喜記錄其言論整理而逐漸成書的。《老子》之所以能成書、傳世,與尹喜的關系很大。“古圣賢述而不作”,尹喜記錄、整理、加工老子的言論,匯編成冊,傳抄、保存、傳世,功莫大焉!第三,《老子》簡本、帛本、通行本為一個傳承序列。先秦《老子》傳本經過各種方式傳抄和解釋,在各種地域思想環境中融入了當地的語言和文化,也出現了不同的寫本和輯本。但最初和最基本的《老子》是尹喜本,有人稱其為“活頁本”。第四,老子由關入隴,其創立的道家學說也由中原傳到西北廣大地區,因沿途傳道,擴大了道家學派在西北的影響;戰國時“百家爭鳴”和秦人東擴等,《老子》也傳播到全國。同時,也因道家講道設壇、布道傳道等原因,道家開始由哲學(學術)向宗教轉化,天水歷史上有許多道教場所和道教一直興盛也證明了這點。第五,老子在隴上“飛升”之后,尹喜經“蜀隴道”入蜀,后歸棲于楚地(今湖北十堰市)武當山 ,后世楚地有那么多《老子》的版本出土,與尹喜在楚地傳道不無關系。 參考文獻: [1] 郭沫若。十批判書·中國古代社會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 王先謙。莊子集解[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4] 童書業。先秦七子思想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1982:112。 [5] 許地山。道教史[M]。臺北:臺北久大文化出版,1981:54。 [6] 老子。道德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 安志宏。最早的卜卦起源于何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11-06。 [8] 司馬遷。史記[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