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線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報道】
還記得那是2006年,羲皇故里邀明月,海峽兩岸共此時

天水在線2006年10月7日報道 10月7日晚,是所有中華兒女翹首藍天、攬月抒懷的特別日子--中秋佳節。在古城天水,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兩岸三地的同胞們一起度過了這個難忘的中秋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在這喜慶團圓的時刻,激情難抑,他說:海峽兩岸間的這輪明月一定會“圓”!

中秋聯誼晚會在一片祥和與喜慶中拉開了序幕,紅紅的蠟燭,甜甜的水果,可口的月餅,醇香的美酒,讓來自兩岸三地的嘉賓重溫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天水賓館一樓大廳里“天涯共此時”的巨幅標語格外醒目,不由得讓人遙想遠方的親友,尤其是海峽對岸的同胞。盡管許多人是初次到天水,但笑容掛在臉上,祝福盛滿眼眸,全然感覺不到陌生與隔閡。

當音樂響起、舞蹈跳起,這種親切就更加醇厚而綿長:秦腔清唱、鋼琴伴唱《大海啊!故鄉》、詩朗誦《水調歌頭》以及猜謎、《木人摔跤》、《張川花兒》等節目次第上演,南腔北調,豐富多彩,大家沉浸在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感動與佳節團圓喜慶的歡樂之中。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開幕式)

(古箏獨奏《鄉韻》)
此時此刻,在這喜慶之中,每個人的心底也還有一絲缺憾。記者注意到,當古箏獨奏曲《鄉韻》的旋律響起時,許嘉璐副委員長陷入了沉思之中。原來,悠悠旋律讓許嘉璐副委員長再一次地思念起遠在海峽對岸的同胞們。就在昨日上午的開幕式上,許嘉璐副委員長就曾動情地說:每當月圓之際,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親人,而是海峽對岸的同胞們,想到他們的思鄉之苦,每逢此時,他就不由得生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遺憾,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更是如此。在聯誼會演出結束時的講話中,許嘉璐副委員長從《鄉韻》說起,談到了海峽兩岸團圓、祖國統一的必然。他指出,這種月圓而人不完全團圓的缺憾必將一去不復返,海峽兩岸間的這輪明月一定會“圓”!話音未落,會場內已是掌聲雷動,大家紛紛舉起酒杯,共同祝福祖國、祝福親人,熱切期盼海峽兩岸早日實現一家親。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王立平在晚會上演奏歌曲。

▲中共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春(右一)參加“天涯共此時”中秋聯誼晚會。

▲中共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廣智(左一)參加“天涯共此時”中秋聯誼晚會。

▲文藝演出

▲文藝演出

▲“天涯共此時”中秋聯誼晚會
“此生難忘的一個中秋節”
--許嘉璐副委員長開幕致辭流露真情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開幕式 天水在線攝于2006年10月6日)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是中國人大團圓的日子。以往每年‘海上生明月’之時,我心里總會不由自主地生起‘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感,這‘少一人’便是我們臺灣的親朋故友。”2006年10月6日上午,在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開幕式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在致辭時真情流露,吐露心聲,令在場領導和來自兩岸三地的學者專家及嘉賓為之動容。

許嘉璐說,去年的中秋,正值訪問南太平洋諸國途中,當晚皓月當空,清輝滿乾坤。坐在飛機上,我想的不是家人,不是出門在外的兒女,而是臺灣的朋友此時怎樣?他們今夕賞月的心情是圓,是缺?而就在時隔一年的今天,我們和臺灣的學者、專家、新老朋友相聚在羲皇故里天水,同過2006年的中秋,這是我此生最難忘的一個中秋節!我相信在座的兩岸三地的朋友們一定和我有一樣的感觸,這里,我要向各位朋友真誠地說一聲:中秋好!

同時,許嘉璐還在致辭中道出了本次研討會在天水舉行的個中緣由。他說,去年,當研討會在咸陽圓滿結束時,許多與會的朋友都建議下屆在福建舉行,同時甘肅省和天水市的領導也找到主辦研討會的葉圣陶研究會,希望下屆的會議放在天水舉行。

許嘉璐說,今年7月,當我因參加伏羲祭祀大典來到天水時,天水人民對伏羲發自內心的崇敬和追思,祭祀大典的空前盛況及天水人民對海峽兩岸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虔敬之情感動了我。回去后我對葉圣陶研究會的同志們說,咸陽固然是秦人昌盛的地方,可是如果沿咸陽再向前一步,便是伏羲故里,是秦人的發祥地,為什么不去那兒看看呢?于是大家一致贊成將本屆研討會的舉辦地定為甘肅天水。在這里,我要向那些祖籍在福建的臺灣朋友們說,對不起,我食言了!今后還有機會到福建探究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此次來天水,我們能夠祭祀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你們一定會不虛此行的!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文藝晚會
在天水市秦州劇院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副主席張懷西觀看演出。

2006年10月5日晚,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文藝晚會“羲皇頌”,在天水市秦州劇院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副主席張懷西,甘肅省委書記、省長陸浩等領導與出席“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代表、新聞記者等觀看了由天水市歌舞團、甘肅省藝術學校天水分校演出的十三個文藝節目。
羲皇頌
一、伏羲祭祀樂舞《追遠》

鐘聲悠悠,追懷羲皇開天畫卦;樂音裊裊,猶思媧皇補天造人。今天,讓我們隨著祭祀的黃鐘大呂去做一次追懷吧!
二、舞蹈《洪荒時代》


八千多年前的天水,洪水肆虐,猛獸出沒,蒙昧初開的人類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里艱難的生存,脆弱的生命隨時經受著無情的摧殘和嚴重的威脅。讓我們回到洪荒的遠古時代 ,去追尋歷史的回音、文明的足跡。
三、舞蹈《摶土造人》

滔天的洪水,巨大的災難,無情地席卷著一切弱小的物種。就在這鴻蒙未啟、混沌初分的凄風苦雨中,人類再生的種子開始悄悄萌發。
四、歌伴舞《南郭抒懷》

在天水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歷史的烙印顯得格外醒目,無數偉人、名人、文人在這里留下過深深的足跡。一千二百多年前,衣衫襤褸、攜兒帶女的詩圣杜甫帶著滿腔憂苦來到天水,留下了傳唱千古的《秦州雜詩》。
秦州雜詩二十首
杜甫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云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朱汗落,胡舞白題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夸。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風散入云悲。
抱葉寒蟬靜,歸山獨鳥遲。萬方同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鳥獸稀。那堪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垌。
云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節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靜,正閉小蓬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饑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今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當一茅屋,送老白云邊。
未暇泛蒼海,悠悠兵馬間。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東柯遂疏懶,休鑷鬢毛斑。
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卷片云。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采藥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檐雨亂淋幔,山云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塞云多斷績,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候火云峰峻,懸軍幕井干。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筑壇?
唐堯真自圣,野老復何知。曬藥能無婦,應門亦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為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
五、舞蹈《伏羲狩獵》

司馬貞所著《三皇本紀》載,伏羲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從此,人類進入到空前文明的伏羲時代。
六、詩朗誦《伏羲贊》

古老的文明,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緩緩流淌,璀璨的文化在悠悠歲月里閃耀光芒,每一位羲里兒女,每一位中華子孫,都世代把您頌揚。
七、舞蹈《卦扇春秋》


在天水的民間文藝寶庫中,卦扇是由天水旋鼓演變而來的生動記載伏羲文化的瑰寶之一,卦扇舞充滿著對伏羲開天創世的敬仰與崇拜,也寄托了人們祈福迎祥的希望。
八、歌伴舞《中華情》

我們尊崇傳統,我們繼承創新,讓我們以更加摯熱的感情熱愛中華,建設中華。
九、舞蹈《古塤悠悠》

早在八千多年前,伏羲、女媧就用黃泥燒制出人類社會最早的樂器-古塤,吹奏出美妙動聽的樂音。古塤悠悠,渭水滔滔,伏羲的后代翩翩起舞,盡情享受著田園牧歌般的寧靜生活。
十、舞蹈《儷皮定情》


人文始祖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定人倫,革除群婚,人類社會從蒙昧走向文明。
十一、歌伴舞《伏羲情、女媧戀》

伏羲,中華民族的父親,是您開啟了中華文明之門;女媧,中華民族的母親,是您鑄造了民族精神之魂。
十二、舞蹈《煉石補天》


中華民族共同的母親女媧,以她善良的美德,聰明的智慧,勇敢的精神,與伏羲共同鑄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煉石補天》就講述了她的偉大功績。
十三、舞蹈《一畫開天》


紛繁復雜的自然現象在您如炬的目光里變得簡單淺顯。
亂若煙云的大千世界在您無窮的智慧里變的井然有序。
渭水長流兮卦臺千古,一畫開天兮惟我羲皇!
讓中華優秀文化現代化
——訪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饒穎奇
天水晚報記者移紅霞 董剛

▲圖為饒穎奇先生接受天水記者采訪

▲圖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世界客屬總會榮譽會長饒穎奇(左一)參觀南宅子。

▲圖為饒穎奇先生為南宅子揮毫獻墨寶。

▲圖為饒穎奇先生參觀玉泉觀。
2006年10月6日下午,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世界客屬總會榮譽會長饒穎奇,參觀了我市天水民俗博物館和玉泉觀。參觀結束后,他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饒穎奇主席說:“以前我們沒有來過天水,一想起天水,感覺是西部,很遙遠很遙遠。這次一來到天水,天水猶如‘小江南’實在是太美了,一下子讓人愛上了這個地方。”
饒穎奇講道,3000年歷史看北京,5000年歷史看西安,8000年歷史看天水。天水是伏羲居住過的地方,在人的有生之年,能來天水一趟,不愧為華夏民族的后代。天水有這么悠久的歷史,中國有這么悠久的歷史,我們就應該讓中華優秀的歷史文化現代化。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用現代化的觀念,讓中華優秀的歷史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與全世界人民同享。
饒穎奇希望,在天水建設一個民用飛機場,海內外的游客乘飛機源源不斷地來到天水,這將給天水老百姓帶來更為富裕的生活。
天水真是個好地方
——訪許嘉璐副委員長的夫人白成高
天水晚報記者移紅霞 董剛

▲圖為許嘉璐夫人白成高(許嘉璐左側)參加“天涯共此時”中秋聯誼晚會 配圖:天水在線

▲圖中左一為許嘉璐夫人白成高

▲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夫人白成高(前排右)與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世界客屬總會榮譽會長饒穎奇夫人饒高淑端(前排左)在南宅子觀看皮影戲。

▲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夫人白成高(前排右)參觀南宅子。

▲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夫人白成高參觀玉泉觀。
10月6日,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在我市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與會代表云集天水。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的夫人白成高。
許嘉璐的夫人白成高說,坐在飛機上看,只見甘肅一帶是群山環繞。下飛機后,蘭州兩邊山上光禿禿的,呈現出一片干巴巴的景象。但是越往東走,越來越讓人感到青山綠水。尤其到了天水,兩山綠蔭蔭的樹木,城中間夾著一條河流,再感受從天而降的綿綿秋雨,讓人仿佛走進了“小江南”。而且,通過幾天的接觸,覺得天水人非常樸實厚道,天水不僅地方好、人好、氣候也好,所以,天水真是個好地方。
當天上午,在我市成紀博物館參觀完館藏文物后,許夫人說:“第一次到甘肅天水,真沒想到有這么多的奇珍異寶。俗話說:‘在陜西、甘肅走3步,就能見到一件文物’。這不奇怪,因為甘肅天水是咱老祖宗的發源地。”最后,許夫人預祝天水發展得越來越好。
中秋佳節 羲皇故里話統一
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葉曉楠文/圖(發布日期:2006年10月9日)
10月6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160多位大陸、臺灣和香港學者,來到伏羲故里甘肅天水,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幾天來,代表們會上討論傳統文化發展方向,會下聯歡,尋根祭祖,度過了一生中最難忘的中秋節——
甘肅日報天水2006年10月8日電(記者李天倫)秋風送爽,鐘鼓齊鳴,古樂飄逸。今天上午,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暨臺灣同胞公祭伏羲活動在天水舉行。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專家學者,齊聚伏羲廟,祭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世界客屬總會榮譽會長饒穎奇,新黨前召集人謝啟大,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王立平,中華海外聯誼會副秘書長傅鐵生,民進中央秘書長、葉圣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光華,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王石、金堅范,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賈斌,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第一副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杜穎,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周宜興以及兩岸三地專家學者參加了祭拜活動。
上午9時,天水伏羲廟莊嚴肅穆,伴隨著祭祀音樂的響起,參加祭拜活動的來賓全體肅立,張懷西宣布公祭儀式開始。擊鼓鳴鐘之后,饒穎奇代表臺灣同胞恭讀祭文:“兩岸同胞,攜手而行;瞻望前路,民族復興……”隨后,張懷西、饒穎奇、張文彬和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坤堯向伏羲敬獻了花籃,其他參祭人員依次步入先天殿,向伏羲圣像行三鞠躬禮。
參祭人員普遍表示,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佳節期間,舉行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暨臺灣同胞公祭伏羲活動,對于促進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交流,增進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