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至慧化臻于境
——穆靜的繪畫之路
文/張玉璧
花鳥畫是中國繪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積淀,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占據中國畫壇的重要位置,大凡名世之作品,無論簡約與繁復,無一不通過凝煉的筆墨展現花與鳥的自然形態,進而暢神達意、直接反映創作者的內心世界。這種人與自然在精神領域的高度契合,需要創作者在自然生活中去不斷地觀察發現、積累素材,使感受得以升華,從而激發出藝術創作的熱情和靈感。這是一種源于生活并滲透著生命體驗的創作規律,是藝術創作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是時代賦予藝術家的崇高使命。
長期生活在甘肅天水的女畫家穆靜,是一位深受傳統文化熏染的花鳥畫家,也是一位優秀的美術工作者,在擔任天水市美協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席的三十多年來,為天水市的美術工作者熱情服務,推動全市美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竭盡全力。同時,難能可貴的是長期保持著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青年時期的她,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專業學習深造,在顧生岳、盧坤峰、馬其寬、徐家冒、閔學林等先生的精心指導下,通過大量臨摹先賢們的原作兼顧寫生與創作,對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筆墨與繪畫理念有了明確的認識。后來,她又入北京畫院高研班莫曉松工作室深造,期間,深得先生教化,使工筆花鳥畫的技能與境界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和突破。從她面世的作品來看,她對古今傳統與現代視覺觀念的融合有了更加明確的理解,能用日漸嫻熟的技法在作品中突顯自已的精神世界,使她筆下的花與鳥更具精神內涵及天然和諧之趣。
近年來,她創作的《田家豐歌》、《茫茫秋聲》、《群鄉蔬果圖》、《金秋》等作品,氣勢蒼茫雄渾、意境開闊、寓意深遠,充分運用了筆墨的特殊功效,強化了視覺張力。使作品既浸透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又真切地感受到自然泥土的親切與淳樸,讓人們在觀賞其間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會再度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作品《清影》、《曼陀羅》、《春晨曉露》、《含玉凝暉》都是通過苦苦探索,從眾多的寫生作品中凝煉而出,作品通過靜謐婉約的審美意趣、沉著剛健的線條、恬靜淡雅的色彩及空間層次節奏,給畫面營造了一種渾厚華滋的神韻和幾分幽靜虛靈、清雅逸致的氛圍,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深層次地展示了關照自然、關注人生的哲學思辯,這正是她花鳥畫作品的靈魂所在。
縱觀穆靜的繪畫作品,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能捕捉到大自然的情態和意趣,使得作品鮮活靈動不乏陽剛之氣。從中也可以看出她在學習和繼承學院派功力之嚴謹的基礎上,又保持了源于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這使她的作品在保持典雅凝重、兼具傳統院體風格的同時,又表現出強烈的現代感與時代氣息。這是她多年來在技與道的苦修中沉積下來的文化內涵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是對自然及社會客觀法則的體驗和認知,也是她藝術語言初步形成的見證。
作為畫家,她的精神和品格是純正的、堅毅的,并在虔誠探索、筆耕不輟的同時,能準確把握藝術創作的規律,對傳統與當代性的理解有著自已獨到的見解,這種博學與專攻并重的修為,必定能為她帶來更大的收獲。愿她在積累豐厚技藝的同時,能夠始終保持鮮活的視覺審美狀態,繼續尋找自己的立足點和藝術創作的切入點,構筑獨特的審美標準,完善自己的繪畫風格,促生嶄新的畫卷。(2019年3月16日于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