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前74年),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為李廣長子李當戶的遺腹子。李陵“少為侍中建章監。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故武帝以為李陵有其祖父李廣之風,派李陵率800騎兵深人匈奴2000余里,前往居延一帶勘察地形,并了解匈奴虛實,開始了他將兵打仗的軍事生涯。
這是李陵首次率軍出征,雖然這次行動沒有發現匈奴,但是,他按期完成任務和出色的組織得到武帝的肯定,遂拜李陵為騎都尉,又命他率兵五千前往酒泉、張掖一邊負責邊塞防務,一邊練兵提高軍隊戰斗力,以防備匈奴的進攻。幾年后,漢武帝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兵伐大宛,同時派李陵“將五校兵”殿后作為策應。李陵兵至塞外時,李廣利已完成任務,李陵按武帝命令,親帥“輕騎五百出敦煌,至鹽水,迎貳師還”。李陵出色完成策應任務后,繼續“留屯張掖”。這幾次軍事行動的順利完成,顯示了李陵的軍事才華。
天漢二年(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帥3萬騎兵出酒泉,直指天山反擊匈奴石賢王。出師前,武帝親自召見李陵,準備讓他負責為貳師將軍運送糧草輜重。在河西練兵多年的李陵自知手下軍隊不僅訓練有素,而且“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具有很強的戰斗力。遂向武帝主動請纓,以爭取更大的戰果。武帝以為李陵不愿以二師將軍部下出兵,就以沒有軍隊撥他指揮為由拒絕。李陵進一步說明,他另路出擊匈奴,既可吸引和分散匈奴兵力,又可出奇制勝,以少勝多,只需步兵五千就能直搗匈奴王庭。武帝被李陵的智勇豪壯所感動,同意了李陵分兵進擊的建議,命其帥步兵五千攻擊匈奴,又命強弩都尉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作為后援。于是李陵“將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營”。與匈奴單于3萬騎兵相對峙。由于兩軍力量懸殊,漢軍被匈奴包圍于兩山之間。面對匈奴大兵的包圍,李陵沉著指揮,一方面排列大車以為營壘加強守衛和防御,一方面組織勇士出營布陣,“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準備突出重圍。匈奴兵自持兵馬占優,亦在漢軍陣前安營。李陵抓住戰機,身先士卒,帶領勇士“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終于攻破匈奴的包圍圈,匈奴兵棄營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初次交戰失利后,又急召援兵,組織八萬余騎反攻漢軍。李陵且戰且走,向南撤退,“行數日,抵山谷中。”并在這里與匈奴接連展開幾場惡戰,雙方傷亡甚眾。訓練有素的漢軍重傷者不下火線,在軍中推輦駕車協助作戰,輕傷者仍在前線作戰,匈奴無機可乘。在一次大戰中,漢軍大敗匈奴兵,“斬首三千余級。”接著,漢軍繼續向東南撤退,沿匈奴“循龍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澤葭(jiā)葦中。”匈奴從上風口縱火點燃蘆葦,企圖用火攻的辦法消滅漢軍。李陵亦令士兵在匈奴兵上風口縱火反擊以自救,又一次殺出重圍。漢軍南行至山下,匈奴王單于駐屯在南山之上,命其子率騎兵再次進攻李陵。漢軍發揮步兵的優勢,引匈奴兵入樹林,“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多次圍攻漢軍失利后,匈奴兵仍不甘心,認為“單于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后無以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于是,又發起進攻,“復力戰山谷間,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還。”
經過一場場惡戰,這時候漢軍減員不少,匈奴依仗人多,仍然不斷挑釁。“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余人。”至此,匈奴也無力再戰,準備撤兵。恰在這時,李陵部下管敢投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后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匈奴王單于大喜,遂全軍并發,“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未至鞮(dī)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即棄車去。”用完弓矢的三千余漢軍,只好“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峽谷”抵抗。單于斷漢軍后路,又“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黃昏后,李陵便衣獨自出營,欲“一取單于”,沒有成功。陵還,嘆息說:“兵敗,死矣!”。于是盡斬旌旗,將珍寶埋入地中,遣散士兵讓各自返回。夜半時,李陵與成安侯韓延年率壯士從者十余人突圍,被匈奴騎兵數千人團團圍住追殺,韓延年戰死。陷入重圍的李陵無法逃脫,仰天長嘆:“無面目報陛下!”只好投降。漢軍士兵逃脫至塞者僅四百余人。
李陵自告奮勇獨帥五千步兵遠行塞外與匈奴主力交戰,漢軍雖素質過硬,英勇善戰,李陵亦指揮若定,有勇有謀,在連續作戰中多次取得戰斗的勝利,重創匈奴軍,但終因力量懸殊、寡不敵眾、矢盡糧絕又孤立無援而最后失敗,李陵也不得已投降匈奴。得知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群臣皆罪陵。”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仗義直言,指出李陵“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此次作戰,“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糅(róu)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武帝以為這是司馬遷為李陵開脫,將其下獄并處以腐刑。后武帝發覺李陵兵敗是久無援兵之故,“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又派因杅(yú)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但無功而還。公孫敖為了推脫無功而返之責,便將從所俘匈奴兵口中得知的另一降將李緒教匈奴練兵,說成“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武帝于是族誅李陵一家。此后,漢室還曾派使者召李陵回歸漢室,李陵均以“丈夫不能再辱”加以拒絕。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后,于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于異鄉。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