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苻堅畫像
苻堅(公元338年-385年),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陽臨渭(今甘肅省秦安縣)氐人,苻雄次子。十六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第三位國君。
苻堅的祖父苻洪是十六國中前秦的奠基者,伯父苻健于351年占領關中后,自稱秦天王,建都長安,次年稱帝。后苻健兒子苻生繼位,因過于暴虐,于公元357年被苻堅所殺。永和七年(公元351年)苻堅自立,去帝號,稱“大秦天王”,史稱前秦。
苻堅從小就聰明過人。到了八九歲時,他的言談舉止就跟個小大人一樣,所以備受祖父苻洪的寵愛。苻堅八歲的一天,他突然向爺爺苻洪提出請個家庭教師的請求。苻洪驚奇地對孫子說:“我們這個民族從來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學,實在是太好了。”于是欣然答應。第二天苻洪就請來了家庭教師。苻堅學習非常刻苦,他還開始潛心研讀經史典籍。隨著學識的不斷增長,他立下經世濟民、統一天下的大志。為此,他還結交了許多當世豪杰,很快在朝野享有盛譽。
苻堅上位國君后,廣施仁政,打壓豪強,減刑免租,撫恤鰥寡,從諫如流。他上臺后,首先對吏治進行整頓,日漸消除恣意妄為、貪污受賄等腐敗現象,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大為好轉。苻堅又開始禮治建設,設立學校辦教育,提高民眾文化素質,培養治國人才。苻堅自幼學習漢族文化,仰慕儒家經典,為扭轉氐族迷信武力,輕視文化知識的落后觀念,他積極恢復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招聘滿腹經綸的學者執教,并強制公卿以下子孫入學讀書。由于苻堅的大力倡導,并同官吏的選任結合,前秦很快就出現了勸業競學、養廉知恥的風氣,不僅培養了官僚后備隊伍,提高了統治階層的文化素質,同時也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苻堅即位后,前秦的經濟形勢非常困難。戰亂不息,天災連年,導致國庫枯竭,民生凋敝。為了迅速扭轉百廢待興的蕭條局面,苻堅決定偃甲息兵,大力發展生產。
苻堅親自帶頭耕作,他的夫人茍皇后也到近郊養蠶,以勸勉農民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和絲織。苻堅多次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視,撫恤孤寡老人。苻堅勸課農桑,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后來,前秦遭遇大旱災,苻堅考慮到農民歉收,就下令減免部分租稅,節約官府開支,適當降低官俸,并規定不是當務之急就不能征派徭役。
由于苻堅把發展農業作為基本的國策,前秦的經濟恢復很快,幾年后便出現了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的新氣象。史載,從長安到各州都,都修了通道驛亭,游人和商販沿途十分方便。老百姓有歌謠說:“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云集,誨我百姓。”
隨著經濟實力的恢復,苻堅在平定內亂之后,又接連征服了前燕、前涼,瓦解了代國,前秦獲得空前強盛,最終統一北方,形成南北對峙局面。苻堅又譴呂光征服西域三十六國,開拓五胡疆域最遼闊的時期 。
經過20多年的精心治理,國富兵強,只剩下地處東南一角的東晉尚未征服,苻堅耿耿于懷。公元379年,前秦攻克了東晉的襄陽,俘虜了守將朱序。苻堅認為奪取東晉,統一天下的條件已經成熟,于是決定伐晉。
苻堅在君臣認識不一的情況下,于公元383年5月下達了進攻東晉的命令,隨后調集九十多萬兵力,陸續向東晉進發。大軍旗鼓相望,綿延千里。東晉孝武帝雖然昏庸,但其宰相謝安是很有才望的政治家。在前秦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內部矛盾得到緩和,出現上下齊心,同仇敵愾的局面。他們趁前秦大軍尚未完成集結之際,主動在淝水決戰。苻堅急于求勝,在未經核實敵情,不明東晉意圖的情況下,不聽部將的勸阻,盲目同意退軍決戰。結果中了東晉的圈套,一退而不可收拾,導致淝水慘敗。不僅前鋒統帥苻融被殺,苻堅自己也被流矢射中,落荒而逃。
戰后,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被征服的鮮卑、羌等部族酋豪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北方重新四分五裂。鮮卑大軍進攻長安城,城破之后,苻堅逃到五將山(今陜西岐山縣),羌族首領姚萇派兵包圍了他,秦兵潰奔,身邊只剩下十余個侍衛。姚萇大將吳忠馳馬趕到,把苻堅捆起來送到新平,繼而姚萇又派人向苻堅索要傳國玉璽。苻堅大罵:“國璽已送晉朝,怎能送給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叛賊!”姚萇又讓苻堅把帝位禪讓給他,苻堅又罵:“禪代是圣賢之間的事。姚萇什么東西,敢自比古代圣人!”姚萇羞憤,派人把苻堅縊死在新平佛寺,時年四十八歲。九年后,前秦被姚萇建立的后秦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