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古(903~976年),字義淳,宋州寧陵(今河南寧陵縣)人。劉熙古少年好學,15歲時就通《易經》《詩經》《尚書》等經典;19歲時通《春秋》以及諸子百家、史論等。后唐長興年間(932年前后),翰林學士和凝負責貢舉之事,劉熙古進《春秋極論》和《演例》,得到了和凝賞識,召為進士。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跟隨驍將孫鐸為從事。后晉天福初年(936年),跟隨孫鐸移駐汝州。劉熙古善騎射,一日有幾只鸮(貓頭鷹類的鳥)聚集在營門前的槐樹上,孫鐸很討厭這些鳥,但樹非常高,其他人以磚石投擲,均不能擊中。劉熙古“引弓一發,貫鸮樹。鐸喜,令勿拔矢,以旌其能”。
后周平定秦州等地區后,任命劉熙古為秦州觀察判官。乾德初年(964年前后),由鳳翔知州改任為秦州知州。秦州作為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各種矛盾一直長期存在。劉熙古到任之后,對秦州民眾以及少數民族諭以朝廷恩信,并讓吐蕃等部落首領將子弟送往京師作人質,從而使蕃族對朝廷存有忌憚之心,進而使秦州的治安形勢得到好轉。
開寶九年(976年),劉熙古卒,年 74歲。贈右仆射。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