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防(906~963年),字修己,并州壽陽(今山西晉中)人。他性情沉穩,遵守禮法,好學,善為詩。建隆二年(961年),出任秦州知州。時秦州為宋邊境地區,多有西夏部族居住,其人不尊漢地禮法,多生是作。高防知秦州后加強治理,漸使其舊風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變。
當時秦州西北的夕陽鎮(今新陽鎮)樹木蔥郁,多產良木。但其地歸屬西夏部族所據。高防設立了采造務(專門負責采辦各種朝廷所需要的工程材料),將西夏部族驅逐到渭河以北,辟地數百里,并在要地構筑堡寨屯駐上兵,募集勞役300人,在夕陽鎮一代采伐木材,每年都有大量的木材運往開封等地。
高防逐西夏人而采木的行為引發西夏人的極大不滿。西夏人尚波千等曾率諸族千余人,涉水渡過渭河,奪取宋人木筏(當時是將木材捆扎成筏,然后順渭河而下)并攻殺北宋士兵。高防率兵出戰,俘虜了47人押獻京師。高防反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宋太祖出于邊境長期穩定的考慮,不但沒有懲罰西夏人,反而召見其首領,還賞賜他們錦袍、銀帶等物品,將他們全部遣還回秦州。之后,宋廷停止秦州采辦木材的事務,任命吳廷祚為秦州節度使,高防歸朝后任樞密直學士,后復出為鳳翔知州。
高防于乾德元年(963年)卒,時年59歲。宋太祖甚是痛惜,知其一生清白,家無余財,于是除了增加撫恤外,殯葬所需的費用等均有官府供給。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