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羌特(1615~1680年),字冠卿,伏羌縣(今甘肅天水甘谷縣)人。幼時聰敏,才慧超人,善章句對聯,出口成章。8歲時,其父教讀啟蒙,10歲從師而學,即略通《四書》《五經》大義。12歲考取秀才,遠近聞其名。清順治四年(1647年),考選拔貢。順治七年(1650年)赴京廷試,考授通判,準回鄉試。但連試五科,卻文不中試。
康熙六年(1667年),王羌特守孝在家。因伏羌縣糧賦奇重,百姓不堪痛苦,王羌特便撰文向西來的一位欽差大臣呼吁,請轉求朝廷豁免。結果朝廷批示,免去六成。康熙十年(1671年),授任云南順寧府通判。順寧地處邊陲,經兵災戰火后,民不聊生,百業不興。羌特禁強暴,倡文明,招流亡,開市場,化民俗,修文風,興教育,于是順寧府方有起色。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王羌特奉命進京述職。其時,適逢滇藩吳三桂叛亂,無法歸任。王羌特又隨總督鄂善效力于軍前,隨軍輾轉于江西、湖北、湖南山水之間。“七年之間身處旅途,艱苦萬狀”。后吳亂剛剛平定,王羌特也歿于軍中。
王羌特一生懷才不遇,命運坎坷,便發不平于詠嘆,寄人生愿望于夢寐,因而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在荊州旅次著成《怕猿聞詩》及小說《孤山再夢》。《孤山再夢》手抄本竟歷三百余年而未散失,于1987年由沈陽市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褚家偉在其《附錄清抄本〈孤山再夢〉》一文中說:“這個手抄本有幸流傳下來,確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將為清代小說史的研究提供又一份珍貴資料。”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