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秦州話
(七)
——摘自吳治中《秦州方言詞語釋義(再版本).附錄》
五.豐富多彩的詞綴——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
天水方言中詞綴的使用很廣泛,也非常微妙有趣。
比如“子”,加在人名后表示普通、年輕,有時也有親切之意;有些人說話用它做話架子,做緩沖、停頓之用。似乎實際意義不大。但使用方言在特定的語境中“子”卻非常重要。如給人介紹“敖媳婦”就是“這是我的愛人。”如果說成“敖媳婦子”就表明“這是我兒子的愛人(媳婦)。”只能是長輩的說法,多了一個詞綴,就差了一輩,稱謂時少了這個詞綴,就鬧笑話。
在一個動詞或形容詞后加一個“俗不可耐”的詞綴,表達一種狀態、樣子,使所描寫、形容的情狀更加生動,余味無窮——
“巴腦”——“撐(讀如“céng”)奓巴腦”:咋咋呼呼,表現過分,舉止夸張,惹人厭煩;“搐搐巴腦”:皺皺巴巴的狀態;“粗生巴腦”:粗糙,生疏、生硬的狀態;“黑胡巴腦”:胡子拉碴、面容憔悴的樣子......
“巴壁(咕咚、咯嘰、不嘰)”——“爛場巴壁”:形容亂七八糟、極不整齊、臟亂狼藉;“惹孽咯嘰”:1.因困難、不熟練而操作滯澀的樣子。也做“孽聾咯嘰”;2.也指人與人關系處的不好,經常鬧別扭的狀態;“燒人咯嘰”:有點發燒。也指做事不穩重、急急慌慌;“頷(涎)水不嘰”:形容人不干散,口水長流。也指被美味或其他事物利誘而饞涎欲滴的樣子。還有“爛場咕咚”“亂氣咕咚”“爛場咯嘰”等等。
“愣瞪(嘰嘰、式眼)”——“瓜不愣瞪”:癡呆、傻呼呼的樣子。類似的有“傻不嘰嘰”“瓜不嘰嘰”“ 瓜眉式眼”等等。
“枯叉(固抓)”——“冰凌枯叉”:形容物體冰涼的感覺;“冷氣固抓”:一般形容食物冷硬、不好食用的狀態;也形容房屋環境冰冷的狀態。
“達拉(夸拉)”——“憋哽達(搭)拉”:(口袋)鼓鼓囊囊的樣子;“索哩夸拉(丟溜達拉)”:吊掛的東西不整齊,甩來甩去的狀態。達:也做“撘”。
“害挖(挖老、各巴)”——“粗生(讀如“sěng”)害挖”:物體表面粗糙,不光滑、不好看;也指做活粗糙,沒做好,亂七八糟。也做“粗生挖老”;“歪里各巴”:彎彎曲曲、歪歪扭扭。
還有“窟處”——“失(日)毛窟處”:慌慌張張、毛毛躁躁的樣子;“麻達”——“黑胡麻達”:糊里糊涂;無論如何,不管原因(包圓處理);
“吧嘰(巴混)”——“猴兒吧嘰”:形容人相貌瘦小單薄、不大器;“肉(柔)里巴混”:認知糊涂,做事無底線。
表示糊狀的,渾濁不清、粘稠狀態的“漿漿(咚咚、咕咚)”。如“糊咕漿漿”“糊咕咚咚”“糊糊漿漿”“糊漿咕咚”;表示潮濕、不干的“海海(嘰嘰、匝匝)”等等,如“水不海海”“濕不嘰嘰”“潮匝匝”等等。
這樣的詞語太多,舉不勝舉。試試看,如果缺了這樣的詞綴,主詞所要表現的狀態就有頭無身,形象、深度、韻味皆失,沒意思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