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麻辣燙到天水旅游
曹振國
天水麻辣燙把天水人滾燙的情懷播灑出去,讓遠方游客從一碗麻辣燙開始感知天水,理解天水,行游天水。帶著麻辣燙的余味,帶著麻辣燙激活的游興,帶著麻辣燙盤活的激情,尋找天水的傳奇、天水的故事。正如夢始終在開拓,路始終在延伸一樣,天水麻辣燙,將潑天之辣,蓋地之麻,滿身之燙毫不保留的獻給遠方,自然遠方回報天水,感恩天水的心機自然是在天水多看看,多轉轉,多一份回顧,多一份體驗,更多一份文化加持。
生命最美的風景是詩和遠方。當人們攜家帶口奔走遠方時,讓自然之象,文化之韻將生命滋潤得有熱度、有質感、有品位時,自然要讓味蕾體驗他鄉之食,為此,飲食成了旅游的伴侶。品嘗他鄉之食,其實就是體驗他鄉文明。天水,占天之氣,擁水之脈的美味,自然與其豐厚的旅游資源相得益彰。
行游天水,看看人文始祖,伏羲氏一畫開天,將文明的火種傳播于中華大地,讓人們告別的飲毛茹血的時代,第一次品嘗到了熟食之味,可帶著一份虔誠,帶著一份崇敬,尋根而來,畢竟一切的文化營養都在根部,根深則葉茂。大地灣的出土文物又印證了伏羲氏創世紀的傳說。當年的種子化石雖然埋于土地深處,拂去歷史煙塵,體味先民們破解宇宙密碼的歷程,更能體味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行游天水,可以體味秦人發祥痕跡。當年秦人開疆拓土,飛揚的馬鞭,為其后包舉宇內,囊括因海埋下了伏筆,張家川瓦泉村的秦邑,甘谷毛家坪的遺址,以至延伸到禮縣大堡子山,的秦人墓葬,駐足于青銅器的壯觀里,帶著一份神思,帶著一份暢想,尋找秦人牧馬之處,體驗蒹葭蒼蒼的詩意,體驗與子同袍的激情。
行游天水,可以暗淡于三國烽火里的故事。孔明與其傳人姜維擺開了戰場,天水關、木門道、鐵籠山、諸葛軍壘等古戰場,留下了讓鄉親們咀嚼得滿口香味的故事,天水人品語里的曹的,劉的,已經成了固定的方言。帶一份激情,帶一份夢想,體味英雄的壯歌。
行游天水,可以感受鑿于石窟,繪在石壁的線條之韻。由東而西,有百里石窟長廊,麥垛一樣的麥積山,其形猶如造化為鄉親們打造的豐收之象,行游于石窟間,飄浮的飛天壁畫與小沙彌會心的笑意,無不讓人們放飛夢想,享受懸于空間的生命體驗。有麥積山之領,清水花石崖,秦州炳靈寺,甘谷大像山,華蓋寺,武山水簾洞、木梯寺,可謂一窟一重天。
行游天水,必須體驗柔情一樣的水。有孕育八千年文明的渭水及其支流清水河,說其清遠,自渭源至潼關,沃肥了八百里秦川;說其清麗,水豐草茂之所,為秦人鑄就了一統霸業;說其清曠,讓農耕文明不斷的吸納著游牧文明的元素,以和合之象,納人間百味,成一方佳肴;說其清澹,養育了天水白娃娃,說其清適,儒雅之氣,淑雅之象,盡儲其間。這些都是黃河家族。還有紅崖河,東漢水,西漢水,蘇城河,等長江部落,孕育了秦風秦族秦人和秦文化,讓一個放馬出身的部族,有了一統河山的壯志。更有玉泉、北流泉、馬跑泉、甘泉、街泉、暖泉、可泉,以及街亭溫泉、清水溫泉、武山溫泉等叮咚響的一汪清泉,如美人清眸,澄澈了光陰和歲月,也給予天水人一個詩意的生活。
行游天水,巍巍秦嶺是必去之地,她將天水分成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疊嶂東馳,逶迤間聳起危峰,蜿蜒中勢成云嶺,縱橫間溪流交錯,劃分發南北氣候,界定了南北物華,貯藏了南北食材,雄曠之氣與柔美之氣相看而不厭,一番登臨,別樣意味,匯集的旅游景點美不勝收,帶一份跨越,帶一份向往去感知,說不盡的浪漫與詩情。其游動中形成的鐵籠山、太皇山、石鼓山、齊壽山、神農山、石門山、氣象萬千,真有情一樣深夢一樣美的境界。
行游天水,少不得走走天水四合院,一個平面空間,一方天地物華,一處私密花園,一域優雅景致,潛藏的文化因子除了儒雅還是儒雅,除了風流還是風流,為曾經的風和雨。過往的傳說與傳奇,歷經的堅強與堅韌,都在封閉與敞開之間,都在合與攏之中。
行游天水,還可感受杜甫曾體驗到的“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的農家小院,如此愜意之地,如此宜游之所,如此風華之景,其意更可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