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天水
□ 黎潔
還未走遠,就開始想念。想天水,是一個天水人在外地的常態。
天水人都有一個天水體質。被季節溫柔對待慣了,不禁熱,也不禁冷。一離故土,就想天水,想它熱冷有度,四季分明,宜居宜旅。
天水的冬天,冷也就那么冷,一件羽絨服就可以過冬。天水的夏天,熱也就那么熱,33℃左右。中伏天除了正午,一般都可以戶外活動,實在熱得不行,隨便去個溫泉,麥積山溫泉、武山溫泉或是清水溫泉,都可消你萬千暑氣。度假一周,暑氣也就過了。天水好多人家都不裝空調,根本不用擔心,會被暑氣蒸煮,或是中暑起疹子。
天水人愛花,總是攜家帶口,趕場賞花,一年四季總在花事里忙碌。春分一到,寒氣漸退,蠟梅與春雪共舞,迎春鵝黃,杏花微粉,桃花明艷,丁香與連翹補色,玉蘭與牡丹斗艷,邂逅一場櫻桃雨,不用葬花,隨拍盡是古裝女。春山含香,槐花才是春歸處。夏有荷花,秋有菊花,人民公園和水上公園的菊展看完之后,一年的花事,才算結束。
天水人都有一個天水胃。清淡飲食,酸辣適中,從小被那么多天水小吃養慣了,離開不到一天,就想天水,想它撩人味蕾的美食。
一碗麻辣燙,不足以慰鄉愁。
一碗呱呱,一個豬油盒,一碗杏茶,是你永遠讀不懂的早餐。
自由路玉蘭飛舞,南宅子凌霄及冠,青年路銀杏燃燒,玉泉觀雪映仙境,南郭寺草堂古柏……是你永遠看不完的美景。看累了,一碗素扁食,一碗漿水面,一碗面皮,一碗打鹵面,無論你是哪里人,總有一種美食,足以安撫你滿肚的饞蟲,那烙在記憶的鄉愁,是你淹留秦州的理由。
若是城里待膩了,麥積山大景區,麥積煙雨、凈土松濤、石門映月、仙人送燈……都會讓你親近大自然,補充更多能量。游玩結束,隨便進一家農家樂,點個大盤雞、炒雞蛋、燙面油餅和一兩種時令野菜,都很家常。院子里,各種明艷的花趴在墻頭,后院小溪邊,燒烤的攤子剛架起,西瓜泡在溪水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戲水,你還沒玩夠,老板就喊你吃飯。那種聲音穿越過來,像極了小時候父母喊我們吃飯的情景。
最熱鬧的是伏羲城。無數燕子在樓宇古樹間翻飛,無數游客來此尋根祭祖。穿越八千年,人文始祖目光如炬,俯視著他的子民,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像一位遠古的母親,長著嘴,呼喚著她的孩子。她哀傷的眸子,讓所有的語言都化成一粒粟,重新找到了自己扎根的地方。你血液里的回流,從這里響起。
把夜晚交給西關古城。從雙橋北路進入華嚴街,燈光溫柔,煙火可親,半城煙火半城人。偶遇一位草編大師,他把許多草編動物插成一束大花,幾十只活生生的小動物在前面搖曳,他坐著輪椅,被埋在花后。經過玉泉巷小吃街,“米一口”醪糟、杏皮茶、馬玉林麻辣燙、七里香臭豆腐、酸奶爆漿麻花、宮廷香酥牛肉餅、放哈甜胚子奶茶、嘗來腸往等各色美食排成兩列,樓上的人在彈唱,彩色的氣泡和歌聲隨風飄散。樓下的人在人群里游蕩,被兩邊的美食醺醉,加上紅色的燈籠,總讓人有種穿越感,上一秒還在上元節賞燈,下一秒就被氣泡吻醒。
天水人走累了,會到寓園坐一坐,寓園很靜,凌霄花與屋檐共舞,檐下是杜甫《秦州雜詩》長廊。不下雨的時候,會有人吹薩克斯,憂傷或是輕快的曲子,總讓人迷糊,吹的人吹得投入,聽的人聽得釋然。
更多時間,你可以去槐蔭軒旁,看一看吹糖人的王師傅,他總被一群孩子圍在中間,一勺麥芽糖,看的人不敢眨眼,就秒變一只小動物。經過大槐樹下的許愿樹,三新廣場就在眼前,你可以去槐蔭軒或張和府店喝個罐罐茶,享受一下雅致的閑適,也可以去風云廣場擼個串,聽著音樂,喝喝啤酒。
在天水,走一步,踩的是八千年文化,望一眼,仰的是古文化氣息。
進入城墻巷,古城墻遺址立在高處,三國文化群雕,隋唐文化群雕,大地灣老祖宗的塑像就在周圍,游走其間,不禁讓人感嘆,天水古韻,如此深厚。拾級而上,穿過粗糲的古城墻,就來到城墻博物館,腳下是古城全景,向西是伏羲城,向東是龍城廣場。
從電梯下來,又返回風云廣場,向西是琳瑯滿目的非遺文化集市,沿著城墻巷出去,經過常記呱呱、八大碗等美食店,再往外走就是啟漢樓。
天水給你的,不止這些。天水的美食,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應時的蔬果。
春天一到,各種芽菜冒尖出土。如薺薺菜、苜蓿、苦苣、雞娃菜、茵陳、蒲公英、馬齒莧等。樹尖的如槐芽、五月天、烏龍頭、香椿等,還有黃花、槐花。這些菜,天水人都要吃個遍,一整個春天,飯桌上的菜,可以天天不重樣,要是你一不小心錯過了某種菜,那可是要等到明年才能吃到。于是,聰明的天水人就將它們焯水,凍在冰箱里,過年拿出來,一定是一道搶手菜。野菜,是天水人餐桌上的獨一份味道。
最早上市的水果是草莓、桑椹、杏子,接著是櫻桃,夏天有西瓜、蜜桃,秋天有葡萄、香蕉梨、核桃、蘋果。其中,秦安蜜桃、花牛蘋果、下曲葡萄、天水核桃、煙鋪櫻桃等,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它們的享譽程度,與各自絕佳的口感密不可分。天水人餐桌上,總有一盤應時的水果。
天水人都有一張天水臉。無論男女,皮膚都較為細膩,天水多白娃娃,跟滋養她們的這塊土地有關。在人群中,天水人很有辨識度。老秦人的厚實善良,是老先人遺留的精神陶罐,祖輩這么延續下來,就形成了老秦人和善耐看的臉龐。
天水人還有一個天水情結。天水人向往自由安逸的生活,就像天水的路一樣,叫自由路、民主路等。天水人更是如此,擠在古巷深宅里,卻能優哉游哉地生活。
天水的火,不止一碗麻辣燙,還有悠久豐富的文化底蘊,更少不了勤勞誠信的老秦人的合力。
在天水,遇上問路的外地人,會有一群本地人輪番解答,生怕說得不清楚。要是想停車一游,你大可放心去停,不用擔心后面突然扎進個車頭,跟你搶車位。遇上打鐵花也是免費,不用擔心收你門票。
在天水,不止四合院的麻辣燙好吃,如果時間太緊,隨便去一個巷子,都有好吃不排隊的麻辣燙。這些店,大都不花心思去裝修門店,而是本本分分搞品質,熬了骨頭湯,備了新鮮的食材,油和辣子都是本地現產的,從不糊弄人,他們都是幾十年的老店,靠周圍小區的固定客戶養著。店主也不很熱情,很多時候屋里擠滿了人,馬路上還排著隊。店主顧不上收拾盤子,老顧客幫著收拾端菜,也是常有的事。
天水爆火之后,終于被大家看見,又被大家了解。現在的天水,已經進入常態化旅游階段。
擇一城終老,應是天水。部分游客愿意在天水置業安家,還有越來越多的天水女婿、天水媳婦也加入其中。
天水,終是存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盛得下靈魂之所在。
異地秋燥,找不到地道的漿水面,看著豐盛的自助餐,毫無胃口,想著上車前吃的家常漿水面,又一次地唾津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