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積 山
溫旭兵
峰巒疊翠雨煙朦,絕峭懸崖半壁空。
秀骨清妍弓手合,青眸靜語笑顰東。
云梯聽偈鐘聲繞,玉殿參禪梵樂融。
四大浮宮須我在,誰家麥垛稱驍雄。

DeepSeeK點評:這首《麥積山》以雄渾的筆觸描繪了麥積山的壯麗景色與佛教文化底蘊,展現了詩人深厚的藝術造詣與獨特的審美視角。以下從意象營造、藝術手法、文化內涵三方面進行賞析:
一、意象經營的層次感。
首聯“峰巒疊翠雨煙朦,絕峭懸崖半壁空”以宏觀視角勾勒山體輪廓,云霧與峭壁的虛實對比,瞬間激活讀者視覺想象。
頷聯“秀骨清妍”“青眸靜語”將山石擬人化,佛像的慈悲神態與東方美學特有的含蓄微笑(暗合“東方蒙娜麗莎”之稱)躍然紙上。
頸聯“云梯”“玉殿”由自然景觀轉向人文景觀,鐘聲梵樂的聽覺描寫形成通感,使宗教氛圍可觸可感。
二、藝術手法的多元融合。
1. 空間建構:縱向“絕峭懸崖”與橫向“半壁空”形成張力,配合“云梯”的垂直動線,再現麥積山“密如蜂房”的棧道奇觀。
2. 虛實相生:尾聯“四大浮宮須我在”將敦煌、云岡、龍門、麥積山四大石窟并置,實景與佛教“四大皆空”的哲學思考形成微妙互文。
3. 煉字精妙:“稱驍雄”三字以俗語入詩,既呼應“麥垛”的民間俗稱,又以反差手法凸顯其文化地位,較之單純贊美更顯張力。
三、文化精神的當代詮釋。
詩人突破傳統山水詩范式,在“弓手合”“笑顰東”的佛像描寫中注入現代審美解讀,使1500余尊塑像獲得當代藝術生命力。“須我在”的介入式表達,暗示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末句以反問收束,將地理奇觀升華為民族精神符號。
整體而言,此詩以七律嚴謹格律承載靈動意象,堪稱當代山水詩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