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人員在張掖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測量太空南瓜長勢。該示范核心區入駐科研單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8家,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211個。本報通訊員 盛學卿
本報張掖訊(記者張學明)今年以來,張掖市緊緊圍繞“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依托“居中四向”的通道優勢,突出生態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通道經濟、新型能源和旅游產業開發,取得明顯成效。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2億元,同比增長14.7%。
作為區域發展戰略中“西翼”建設的組成部分和河西走廊通道經濟的重要節點城市,張掖市立足“生態安全屏障、立體交通樞紐、經濟通道”的區域發展定位,突出“生態建設、現代農業、通道經濟”三項重點工作,通過建設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張掖國家濕地公園等生態園區,將城北郊近3萬畝濕地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依托濕地資源開發建設濱河新區,搬遷甘州區委、區政府,建設文化館、博物館和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增強了城市集聚力、輻射力和帶動能力,使城市的整體規劃和品位大大提高。
張掖市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資源優勢,加快水電、火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能源產業開發,先后組織實施了河西風電走廊500萬千瓦發電工程、火電二期、平山湖風電、黑河干流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同時,該市與酒鋼集團公司簽署了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多聯產項目,市列37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24項。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6億元,增長39%。張掖成為河西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加緊建設、張掖軍民合用機場通航在即,張掖“居中四向”的區域地位進一步凸顯。該市借助區位和交通優勢,把自然、人文等要素結合起來,加大以大佛寺、馬蹄寺、黑水國遺址為重點的人文景觀建設力度,大力開發祁連山冰川、丹霞地貌、山丹軍馬場、肅南草原、黑河濕地等優質資源,輔之以祁連山腹地環線旅游,構建大旅游格局,以特色旅游推動常規旅游。今年1月至6月,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20.97萬人次,同比增長115%,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9億元,同比增長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