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訪張掖市委書記楊維俊
甘肅日報記者 齊興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張掖,地處祁連山和黑河濕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上,生態功能極其重要。剛剛過去的一年,張掖市把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作為全市最緊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務,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進,整改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新的一年,張掖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該怎么走?近日,記者專訪了張掖市委書記楊維俊。
楊維俊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論述,不僅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千年大計’,將‘美麗’納入國家現代化目標之中,同時還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構建多種體系,采取各種舉措,切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楊維俊認為,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很多明晰的、可操作的生態環境保護舉措,這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必將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和鮮明符號。
楊維俊表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教訓之深、警示之痛,讓人刻骨銘心。張掖市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走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之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楊維俊說,2017年,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張掖段生態環境問題現場整治任務基本完成。今年,張掖市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祁連山生態環境后續問題的解決和自然生態修復保護方面,進一步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成效,全力實施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生態項目,加快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和黑河生態帶、交通大林帶、城市綠化帶“一園三帶”生態示范工程建設,全面加強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在具體工作中,將嚴格執行領導包抓整改項目制度,依法有序地推進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礦產資源企業的徹底退出工作;按照省里已經明確的政策要求,依法依規關停退出保護區內在建水電項目;加強對實驗區內旅游項目的規范化監管,督促規范運行;繼續做好生態移民搬遷工作,妥善解決好農牧民群眾后續產業發展和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修復的力度,健全完善并嚴格落實祁連山、黑河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水平,建設生態優美、幸福美好“金張掖”,使張掖的綠水青山真正成為永續利用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