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雙擁工作 努力實現軍地共贏
中共白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肖慶平
白銀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圣地,革命戰爭時期奠定了深厚的雙擁工作基礎。在新的歷史時期,全市軍民立足現實,面向未來,不忘居安思危,共鑄鋼鐵長城,連續六次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雙擁模范城”,兩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殊榮。隨著雙擁工作的深入開展,全市在不斷鞏固提高雙擁創建成果的基礎上,注重打造雙擁品牌,提高雙擁工作整體水平。
一是強化領導,健全制度,不斷創新雙擁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良好的機制和健全的制度,始終是做好新時期雙擁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切實加強對雙擁工作的領導,強化制度機制保障,才能使雙擁工作長足發展。近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雙擁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支持部隊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部署每個階段的工作時,對支持部隊建設進行統籌謀劃,做到雙擁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安排、同檢查、同落實、同表彰。適應雙擁創建工作的形勢需要,市委、市政府、軍分區先后制定了《白銀市創建沿黃雙擁模范長廊實施意見》《白銀市軍民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加大對雙擁工作的統籌指導。市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部隊建設工作,各級黨委、政府主動研究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結合新的形勢,市上會同駐銀部隊進一步修訂完善了《黨委議軍會議制度》《軍地聯席會議制度》《軍地聯誼走訪慰問制度》《處理軍地軍民關系制度》《白銀市雙擁公約》《白銀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雙擁工作職責》等十多項規章制度,做到了級級有規章,層層有制度,形成了全方位的雙擁工作制度體系,使地方支持部隊建設走向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
二是夯實基礎,謀劃長遠,著力抓好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國防快速動員能力是衡量國防建設整體水平的重要標志。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必須堅持寓軍于民、平戰結合,注重在急、難、險、重、新任務面前鍛煉隊伍。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和支持民兵預備役隊伍建設,牢固樹立“練為戰”的思想,堅持在搶險救災、維護社會穩定、參加經濟建設中鍛煉隊伍,充分發揮他們的突擊隊作用。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后,我市消防官兵臨危受命,馳援災區,不怕困難,連續作戰,成功救出了多名被困群眾,得到了災區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廣大受災群眾的高度贊譽。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后,我市武警、消防官兵受命迅速趕赴災區,奮戰一個月,為搶險救災作出了積極貢獻。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注重發揮民兵預備役部隊作用,同公安機關一道搞好聯防聯治,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先后組織近千名駐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兵預備役人員開展了礦山救援、公路搶通、醫療救護等10個課目的軍警民聯合應急演練,進一步提升了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突出國防教育,充分利用民兵整組、民兵集中訓練等時機,采取廣播電視、文化宣傳、專家授課等多種形式,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民兵、預備役人員進行國防教育。經常組織市直各部門、民兵預備役人員到紅軍會師紀念館和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教育,邀請老戰士現場講解,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全民的愛國熱情。
三是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千方百計為部隊排憂解難。軍隊打勝戰,人民是靠山。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不僅僅在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掛名,更是在雙擁工作中當先掛帥。駐銀部隊的作戰、訓練、生產、生活以及子女入托入學、家屬就業,人武部、武警部隊的達標建設等,凡是涉及到部隊建設的事,都是黨政領導牽心的大事,都要及時召開相關會議研究落實。市、縣區全面落實民兵預備役工作“五個納入”要求,足額列支民兵預備役工作經費。制定了《支持駐銀部隊建設三年規劃》,明確了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進一步加大了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的力度。先后解決了駐地某部隊戰備道路整修、某部隊營區冬季集中供暖、蘭州軍區試驗基地有線電視線路、白銀區人武部搬遷新建、武警白銀市支隊機動中隊新建營房、武警白銀市支隊信息化建設、武警白銀市消防支隊遠程視頻電視電話室建設、會寧縣消防中隊業務執勤樓新建、景泰縣武警中隊及消防中隊營房新建、白銀區和平川區武警中隊營房新建、“擁軍圖書室”建設等方面的難題,有力地支持了駐銀部隊建設。三年來,全市為駐銀部隊解決實際困難260多件,支持部隊建設資金6400多萬元,無償劃撥土地500余畝,贈送電腦等科技產品100多臺(件),建立“擁軍圖書室”11個,有力地支持了駐銀部隊建設。
四是以人為本,關愛功臣,全面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各類優扶安置對象是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的特殊群體,必須多方創造條件,讓他們受到社會的敬仰和尊重,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為了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要關愛老紅軍、老八路等革命功臣,使他們頤養天年”的指示,在中信國安集團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投資7300多萬元,建成了中信國安紅軍會師光榮療養基地,為老紅軍、老八路等革命功臣創造了頤養天年的良好條件。大力開展“愛心獻功臣”行動,近年來投入專項資金180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難、醫療難、住房難問題。實行了“軍人立功,家屬受獎”制度,有227戶立功軍人家屬受到獎勵。建立健全了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全市撫恤補助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了國家和甘肅省規定標準。不斷完善優撫對象醫療保障體系,將所有的優撫對象納入了相應的醫療保險范疇。在全市社會就業困難的情況下,市上狠抓安置計劃落實,對符合條件的轉業干部確保及時安置到位,并做到不反彈。全面推行安置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安置辦法,全市城鎮退役士兵安置率達100%,上崗率達96%。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面達到100%,最高的達到每年4019元。切實做好隨軍家屬就業、軍人子女入托入學等各項工作,真正解除軍人的后顧之憂。
五是齊抓共建,促進和諧,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雙擁成果。按照“圍繞發展抓雙擁,抓好雙擁促發展”的指導思想,全市上下重基層、求創新,抓經常、打基礎,創特色、促落實,堅持通過軍民共建“樣板工程”“示范工程”,發揮典型的示范、輻射作用,進一步擴大雙擁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各縣區按照“科學規劃、規模適度、注重效果、有利發展”的原則,確定區域,組織軍民營造“雙擁林”“國防林”“民兵林”,在生態環境建設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白銀區的“西區大環境綠化”工程、會寧縣的“千畝民兵林”和“紅軍紀念林”、靖遠縣法泉寺旅游區的“雙擁林”、景泰縣的“一條山公園”等,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雙擁風情線。駐銀各部隊積極教育引導官兵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如父母,在城市建設、植樹造林、扶貧幫困、助學支教等方面為白銀各項事業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目前,我市有軍民共建點159個,軍民共建文明行業12個,軍民共建文明社區、村鎮、學校、醫院等92個。蘭州軍區靖遠農場與駐地群眾共建“大壩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目前已建成二代日光溫室667座、高效連棟智能溫室1座、第五代高科技棚2座、甘農大HC型日光溫室12座,為促進駐地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成為我市沿黃雙擁模范長廊上的一個亮點。同時通過軍地、軍企結對廣泛開展崗位比武、文化體育交流、攻克技術難關等活動,加深了軍民之間的感情和友誼,提高了部隊在新形勢下履行多樣化職能的戰斗力。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白銀廣大軍民正以爭取全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和全國雙擁模范城“三連冠”為目標,軍地同心,矢志不渝,譜寫更加瑰麗的雙擁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