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經濟上半年的穩健增長讓許多人感到意外,而8月份即將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預計顯示,盡管政策趨緊,中國經濟仍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并且有望把這種勢頭延續到今年底。
路透社9月4日報道,由于全球需求上升促進了中國的出口,而且國內消費升溫有助于緩解決策者努力削減債務和給房地產市場降溫等措施對經濟的沖擊,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上半年的增長率回升至6.9%。
報道稱,這個增長勢頭讓大部分中國觀察人士感到意外,先前對中國經濟可能陷入嚴重衰退的擔心如今已煙消云散。
據路透社對一些分析人士的采訪,8月份的一系列數據將在未來幾周陸續公布,很可能支持市場有關中國經濟增速僅會比上半年稍稍放緩的預期。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將承受金融形勢趨緊的影響。
從整體上看,8月份的系列數據應該能夠支持一些專家的樂觀預測。
報道稱,目前為止中國的經濟數據給世界貿易提供了動力,不過由于美國的保護主義日益升溫以及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加劇,今年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也在提升。
中國上周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表現搶眼,顯示制造業在8月份繼續保持強勁勢頭,與此同時中國需求上升推高了鋼材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有力支撐了全球經濟增長復蘇。
報道稱,現在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到今年底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只會稍微放緩,可以輕松超越中國政府預定的2017年約6.5%的增長目標。
在一段令人驚訝的穩定增長時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加速或穩定增長,這種情況至少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尚屬首次。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6日報道,受政府加強削減過剩產能舉措導致的商品價格復蘇的驅動,中國國有企業的利潤今年強勁反彈。
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市場今年為中國經濟帶來意料之外的強勁增長,并且刺激了建設活動。
報道稱,中國地方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巨大財政開支也相應增加了對于煤炭和金屬等基本商品的需求,這些都是國有企業主導的領域。
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工業國有企業的利潤在2017年的前七個月同比激增42%,去年全年的這一數字僅為3%,2015年這一數字為21%。
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說:“利潤的增加幅度是驚人的,特別是對于上游部門來說。但是這種增長反映了經濟的周期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