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漳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前不久為了宣傳當地的旅游文化資源,發展旅游市場,縣政府舉全縣之力整整籌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搞了一場明星演唱會。能和眾多的歌星真人面對面,這對偏遠地區的鄉親們來說,本來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是縣一中卻是在用抓鬮的辦法來湊人數去參加演唱會。(8月23日 央視《焦點訪談》)
作為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想通過組織一些活動,宣傳本地的旅游資源,以求沖出經濟制約“瓶頸”,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種宣傳活動必須量力而行。倘若依靠強行向干部職工、老師、學生攤派的方式來湊資金,加重當地群眾的生活負擔,這樣的活動便有點變味變質,干部群眾十分反感。

據報道說,漳縣是一個人口還不足20萬,財政收入僅1380萬的典型“要飯財政”,群眾生活十分困難。為組織5000人的迎明星演唱會活動,組委會將參加活動的人員按任務分攤到各學校班級、各單位。按說,作為西南部大山里的一個小縣,能夠零距離接觸歌星,機會難得,大家理應感興趣。可實際情況怎樣?參會人員必須自己出力出資,學生每人48元,教師、干部每人68元。
一個“文藝搭臺,旅游唱戲”的明星演唱會,就這樣變成了一場怨聲載道的“勞命傷財”活動。筆者不知道,作為地理位置差、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毫無資源優勢的漳縣,僅靠幾位明星在臺上扭扭腰、放放喉,就能促活旅游資源,無異于小孩子的“天真”。何況,明星到場,沒有幾十萬、上百萬“饋贈”是打發不了,這錢何來?盡管是強行攤派上來的,但倘若能用這筆資金為百姓辦一二件實事,豈不實惠得多?
讓人擔憂的是,諸如漳縣這種熱衷于請明星“露臉”、“捧場”現象,在全國許多貧困地區不斷上演著,什么“桃花節”、柿子節,所謂的市慶、縣慶等等,全都邀請明星到場。結果明星撈把錢就走,而經濟發展依舊。

去年,全國政協委員黃婉秋針對廣西某縣舉辦的所謂“桃花節”憤怒地質問:“難道有明星出現了,你們的經濟就會發達了嗎?老百姓就擁護你們了嗎?有這幾十萬元,為老百姓做點實事不好嗎?”黃委員的發問,當引起深思。
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本地經濟,最重要的是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理清發展思路、找準發展定位。那種企圖一味地依賴于明星演唱會的功效提升發展層次,顯然陷入了浮躁發展的困境之中,不但發展不了經濟,反而傷了群眾的心。因而,這種“文藝搭臺,旅游唱戲”的勞命傷財之事還是少搞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