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齊抓共管 共建平安定西
定西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石晶
平安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也是重要保障。體現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也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愿望。
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是平安建設的根本。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平安家園的首要之策是改善民生。定西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主題,著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步伐,立足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深度開發拉動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立足增加農民收入,多形式開辟勞務基地,發展勞務經濟促進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立足于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有效地解決保障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事關民生的突出問題;立足于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在出臺政策、重大決策時,充分考慮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努力踐行執政為民的理念,以經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促進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達到凝聚人心、共建和諧的目的。
二、堅持服務大局,全面落實綜治各項工作措施是平安建設的關鍵。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發展環境是開展平安建設的目的,也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服務于發展大局的工作宗旨。市委、市政府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凸現打擊力度,依法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對嚴重違法犯罪保持高壓態勢,全市刑事發案下降,增強了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凸現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了基礎性防范工作,全市農村技防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隴西、安定、臨洮、渭源四縣區已建成“三臺合一”接處警指揮中心;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化發展”的路子,以治安聯防、保安、交通協管為主的三支專職防范隊伍發展到1.6萬人,成為維護穩定的一支生力軍。凸現平安創建的群眾基礎,充分運用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平安創建任務共擔、成果共享的工作局面。
三、堅持化解矛盾糾紛,營造和諧社會環境是平安建設的基礎。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努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就是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的體現。在推進平安建設活動中,要按照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以強化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為重點,著力構建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工作體系,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化解社會矛盾。要堅持和完善三種有效的化解途徑:一是市縣區黨委、政府領導牽頭的信訪聯合接訪工作小組,以處理信訪上訪和群體性上訪問題為主;二是以市縣區黨委政法委牽頭的公檢法部門組成的聯合接訪工作小組,以處理涉法涉訴為主;三是以鄉鎮黨委、政府領導牽頭,鄉鎮綜治辦、信訪辦、司法所“三位一體”的基層信訪調處中心,主要接待和調處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問題。對重大疑難案件,市縣區實行黨委、政府領導包案制,限時督辦,解決問題,在化解矛盾糾紛上,要堅持依法按政策辦事的原則,防止產生新的不平衡;堅持公平合理、案結事了的原則,對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訴求,盡量通過經濟補償、保持救助等途徑予以化解;堅持早發現、早化解的原則,防止矛盾激化,特別是要防止和減少“民轉刑”案件。
四、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與時俱進地建立健全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長效工作機制是平安建設的保證。推進平安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是新時期黨的執政能力的體現。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建設情況納入工作全局,納入黨政主要領導及班子政績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使平安建設真正成為一把手工程,作為“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的具體體現。準確把握社情民意,定期研判治安形勢,及時研究和部署平安建設的階段性工作任務,分類指導,統籌推動,促進全社會平安建設的深入開展。嚴格落實責任查究制度,嚴格落實警示、黃牌警告、一票否決等工作措施。要創新思路,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控體系建設、社會管理、社會人的管理、提高公民法制意識,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普法宣傳和社會幫教工作機制,強化公務員依法行政意識的培養,強化政法干部公正執法能力的建設,增強平安建設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努力營造人人參與平安建設的社會氛圍。
(作者系定西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