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18日,當“隴運快客”首次出現在甘肅客運市場上時,有人預言:要不了3年,甘肅隴運快客就得關門。
但如今,甘肅隴運卻成了全省規模最大的快速客運企業集團,并拉開了甘肅客運市場關于營運方式的一場變革。
對此,有人發出感慨:企業引領市場發展,市場就能推動企業發展。市場的力量是無窮的。
1999年9月,全省運輸企業座談會在平涼召開。甘肅是一個內陸省份,在綜合運輸體系中,91%以上的客運和87%以上的貨運依靠公路運輸。但由于各種原因,我省的運輸大軍長期處于散、小、雜、弱的狀態,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當時的會議議題之一,就是借鑒外地經驗發展快速客運。然而,這個議題一提出,就遭到了所有運輸企業和地方管理部門的反對與質疑,其理由是快速客運難服甘肅“水土”。
“陜西可以搞,甘肅為什么就不能搞?”在省交通廳和省運管局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5月18日,由五方出資的國有運輸企業——甘肅隴運(集團)快速客運有限公司在蘭州成立。雖然只有4輛客車,但隴運快客的每輛車都身價不菲,價值近百萬元;雖然只有蘭州至平涼一條營運線路,但快客以“快”立足,準點必發,中途不停,全程航空式服務。
連續3個月,司乘人員比乘客還多的現象時有發生。連續半年,隴運持續虧損。“隴運的人真傻!”許多人如此評價。
“目前,我們就是賠本賺吆喝。”隴運決策層一方面決定將這種“傻”堅持到底,另一方面則動用現代營銷手段在平涼當地的媒體上打廣告,在節假日為乘客送小紀念品,吸引乘客。
“快客是啥玩藝兒,難道比我的‘三菱’還好?”平涼市某部門一位負責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上了車,結果發現坐快客到蘭州出差不僅舒適,而且比自帶小車省錢省事。很快,和這位公務員一樣,從體驗“快客”開始,很多公務員成了隴運快客的回頭客。“我活了60多歲,還沒坐過快客呢。”通渭縣一位老漢專門趕到平涼,體驗了一回坐“快客”的滋味。逐漸地,從體驗快客開始,隴運快客的市場份額一步步擴大。
2000年“十一”,“隴運快客”達到了可以稱之為“火”的程度。
2001年,隴運一次性投入8輛高級客車,開通了蘭州至西峰、武威、金昌班線,天水分公司宣告成立。“隴運快客”成了甘肅客運市場上的一道風景。
2002年,當初不被人看好的“快客”成為燎原之星火,除了跑短途和帶有行李架的客車之外,標有“快客”字樣的客車在甘肅客運市場開始大量出現,而且車輛檔次大幅提高。
“隴運快客”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于是,在營銷取勝市場之后,甘肅隴運開始用服務取勝市場。針對許多“快客”換車不換服務、快客不快的做法,甘肅隴運提出“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服務理念,出臺了甘肅隴運自己的服務標準和流程,突出“一站式陸地航空服務”特色。同時,在企業管理方面,按照現代企業標準,建立健全各項經營管理制度。
2003年,甘肅隴運完成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同行業第一家、西北地區第一家獲此認證的客運企業。
然而,隨著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不斷完善,隨著“隴運快客”的名頭越來越響,甘肅隴運也有了許多煩惱。最突出的就是許多“快客”未經甘肅隴運授權便打出“隴運快客”的招牌,不僅分流了“隴運快客”的客流,而且因為服務不到位,嚴重影響了“隴運快客”的聲譽。“碰到過假煙假酒,還沒碰到過假的‘快客’。”在對假“隴運快客”無奈的同時,公司決策層開始反思。
2003年,公司向國家專利局提出申請,將“隴運快客”的標志———兩條線構成的高速公路和六只龍雀進行商標專利注冊,并于今年5月取得了合法的商標專利權。與此同時,針對市場的擴大,甘肅隴運進行品牌加盟,開始向真正的集團化方向發展。
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隴運快客”已成為我省客運市場的知名品牌,而甘肅隴運(集團)快速客運有限公司也從當初只有1000萬元資產的小公司,發展成為總資產達到6350萬元、擁有7個子公司的集團公司;當初的一條營運線路、4輛客車,已發展成為135條線路、256臺各種高級客車;經營項目也從單一的客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