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訪省衛生廳廳長侯生華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醫療衛生工作將會有怎樣的規劃?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在全省衛生工作會議召開之際,記者專程采訪了省衛生廳廳長侯生華。
記者:“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省衛生事業的發展規劃是什么?
侯生華:從2006年起到2010年,我們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的總目標。通過擴大資源總量,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服務條件,實施科學管理,提高服務質量,達到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全面協調發展,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斷提高全省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力爭到2010年,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達到2.6張,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人。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城市達到97%,農村達到90%以上。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為今后五年的發展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
2006年全省衛生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項目建設為龍頭,以農村衛生為重點,深化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大預防保健工作力度,強化衛生執法與監督工作,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做好衛生人才與科教工作,推進中醫事業發展,加強衛生行業作風建設,促進各項衛生工作全面發展,為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記者:當前,我省衛生工作主要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和困難?
侯生華:一是政府在衛生服務領域的職責弱化,衛生投入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同步。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經費普遍困難,發展后勁不足,醫療衛生服務的市場化趨勢加劇,公共財政和社會事業公益性質難以體現。
二是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巨。全省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衛生發展不平衡,越是貧困的地區疾病預防控制的任務越重,農村任務比城市重。公共衛生機構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設備不全、服務能力不強,鄉、村兩級更加缺乏。公共衛生工作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難以保證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和日常衛生監督執法需要。
三是農村衛生發展滯后,醫療衛生資源不足。全省每千農業人口擁有鄉鎮衛生院病床數僅0.63張,每千農業人口有衛生人員0.79人,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鄉鎮衛生院人員中衛生技術人員大中專以上學歷僅占14.5%。
四是婦幼保健工作任務艱巨。婦幼保健工作的服務對象占到全省總人口的四分之三,但全省婦幼保健機構基礎非常薄弱,目前有35所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沒有改造建設,有30所不能開展住院分娩。婦幼保健工作經費嚴重不足,所承擔的公共衛生職能難以發揮作用。
五是醫療體制改革不適應群眾的健康需求,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比較突出。當前,全省醫療服務資源總量不足,優質資源稀缺,每千人口病床數、執業醫師和注冊護士數,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記者:針對這些問題和困難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我省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
侯生華:近年來,國家圍繞加快衛生事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中央財政對衛生事業轉移支付的力度全面加大。省委、省政府也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衛生工作,下決心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今年,省財政對省屬醫療機構的床位補貼翻了一番。同時,將重新核定、充實全省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力爭保證他們全部吃上“皇糧”,對承擔防保任務的村醫每月將補貼100元錢。通過這些措施,保證基層的醫務人員能夠安心工作,更好地擔負起各項醫療預防保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