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引洮夙夢解隴中之渴
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徐守盛
引洮工程是從根本上解決甘肅省以定西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圍繞項目的立項爭取工作,甘肅歷屆省委、省政府付出了艱辛努力,省直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繼2002年國家批復項目建議書后,今年7月5日,引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順利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復審,并于8月3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準。至此,凝聚了甘肅省幾代人心血、甘肅人民期盼了半個世紀的圓夢工程,終于進入了實質性實施階段。它是甘肅省上下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兩抓兩放”精神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是甘肅建國以來水利建設史上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將載入甘肅史冊。
以定西為代表的甘肅省中部地區,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干旱少雨,水資源短缺,年降水量僅300—400毫米,年蒸發量高達1400 —1700毫米。區內現有人口298.53萬人,耕地面積1333萬畝,水土流失面積高達85%。受自然、地理、氣候影響,十年九旱,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極其脆弱,人民生活貧困,素以“苦瘠甲于天下”而著稱全國。該地區自產水資源總量4.82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3.91億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130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畝均占有水資源量僅30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是全國最為嚴重的干旱地區之一。水資源的極度匱乏,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更趨惡化,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為改變該地區貧困落后面貌,采取了多種措施,在“三西”建設中,更是把定西列入國家專項扶貧重點地區加以扶持,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當地廣大干部、群眾的艱苦努力,農村貧困面大幅度下降,大部分群眾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但由于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該地區經濟和社會發育水平還比較低,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的局面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要解決這一地區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必須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這已是甘肅歷屆省委、省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通過多年探索達成的共識。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甘肅省就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區的設想,也曾于1958年開工建設引洮工程。當年,朱德同志曾為引洮工程題寫了“引洮上山是甘肅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的題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甘肅中部地區人民的關懷。但受當時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的制約,終因工程規模過大,國力民力不支等原因,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
但是,甘肅人民從未放棄過跨流域調水至中部地區的夢想,曾先后提出引洮河水和提黃河水等跨流域調水工程的設想,以尋求解決該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出路。近半個世紀以來,甘肅歷屆省委、省政府領導、老同志、老專家等仁人志士為改變甘肅中部地區貧困落后面貌,嘔心瀝血,上下呼吁,為引洮工程的方案選定和各階段前期工作的有序推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洮河是黃河上游較大的一級支流,全長673.1公里,流域總面積25527平方公里,多年徑流量49.2億立方米。水資源相對豐富,水質良好,筑壩抬高水位后,具有向中部地區自流引水條件。經過近半個世紀對中部地區水資源條件、地形地質條件等因素的綜合比較和多方案比選,最終提出在洮河九甸峽筑壩新建引洮工程是從根本上解決甘肅中部地區資源型缺水問題不可替代的最佳方案。引洮工程建成后,可從根本上解決甘肅省中部地區水資源匱乏矛盾和近300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實現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維護社會穩定,為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經過充分的醞釀,1992年,甘肅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了建設引洮工程的決定,并將引洮工程列為中部地區扶貧開發的重點項目,分別成立了引洮工程籌備處和九甸峽工程籌備處,全面展開了引洮工程前期工作。在總結1958年引洮工程中途停廢教訓的基礎上,經過勘測設計和方案論證,提出了引洮工程的規劃方案。引洮工程規劃范圍涉及蘭州、定西、白銀、平涼、天水等5個市11個國家扶貧重點縣的115個鄉鎮,工程由九甸峽水利樞紐和引洮灌溉工程兩部分組成。1993年,原國家計委批復了《甘肅省洮河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灌溉工程總體規劃》,肯定了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基本同意了工程建設目標、總體規劃布置方案和建設規模。據此,我省即開始了九甸峽水利樞紐和引洮灌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根據原國家計委對項目規劃批復中提出的“工程建設可按先樞紐、后灌區的步驟分期考慮”的意見和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對引洮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意見中提出的“工程分兩期實施,擬首先實施引洮一期”的建議,以及國家有關部委對項目建設資金籌措意見的指示精神,考慮到引洮工程投資規模較大,經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擬首先建設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九甸峽水利樞紐建設資金按市場化方式籌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設資金按公益性項目申請國家給予補助。
在項目建議書階段,根據國家相關部委提出的“按照新時期跨流域調水工程‘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治水思路,充分考慮上下游、調入區、調出區的生產生活及生態用水,對項目進行完善”的要求,甘肅省對引洮工程前期工作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對工程定位、水資源配置,水價機制、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新的思路作了修訂和完善,將原來確定的以農業灌溉為主,兼有發電、人畜飲水、防洪等功能的灌溉工程調整為以解決城鎮生活及工業用水、生態環境用水為主,兼有發電、灌溉、防洪等綜合功能的供水工程。為了進一步加大引洮項目前期工作力度,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引洮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協調前期工作過程中的各項重大事宜,并分別組建了“甘肅省引洮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甘肅九甸峽水利樞紐有限責任公司”兩個項目法人。
引洮工程的前期工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主要領導的關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等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省委書記陸浩同志等省委、省政府領導更是不辭艱辛,帶領省直有關部門多次向中央領導及國家相關部委匯報爭取。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省里多年關心引洮工程的老同志的通力協作和項目區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解支持下,2002年10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原國家計委批復了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根據總理辦公會議紀要精神,我們在可研階段對項目定位、工程布局、水資源配置、水價機制等作了進一步優化,并充分借鑒了引大入秦工程的經驗和教訓,調整了水資源配置方案。
2004年6月,國務院第54次常務會議研究了引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要求對項目生態環境影響、洮河水資源、地方資金來源等做進一步評估論證。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問題非常重視,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江同志曾專門主持會議,分析研究了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姜偉新同志也曾帶領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及專家專程赴項目區進行現場調研,并對項目前期工作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在對生態環境影響、洮河水資源等相關技術問題進行充分論證,并得到國家有關部委正式審查評估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對引洮工程省內配套資金籌措方案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具體的配套方案。歷經波折,2006年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最終審議通過了引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國家發展改革委據此正式批復了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國家批復意見,省里編制完成了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項目初步設計。目前,水利部水規總院已完成了初步設計的技術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