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視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全面落實中央的戰略部署,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加快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新農村建設的啟動年。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省委、省政府緊密結合甘肅實際,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我省的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起步良好。一個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全省關注、社會幫扶的新農村建設氛圍正在形成。
胡錦濤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指導工作時著重強調,農業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甘肅農業基礎比較薄弱,更應該毫不動搖地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這為我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把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一件件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緊密結合我省實際和基礎條件,科學、準確地把握我省省情。我省農業基礎薄弱,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滯后,城鄉面貌反差較大,一部分農民還沒有達到小康,生活還很困難。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必須牢牢堅持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將富裕農民作為著力點和落腳點,走出一條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路子來,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條件。否則,新農村建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偏離方向。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將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現實選擇和方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我省優勢,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讓一批“隴字號”農產品占領市場、叫響全國,讓特色產業鼓起農民的“錢袋子”。重視發揮農民的主力軍作用,激發農民的創業熱情,使農村勞動者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注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做強勞務經濟,實現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公共衛生、文化服務等設施建設的投入,切實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讓農民臉上的笑多起來。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增強農民發展活力。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要認真解決思想認識和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偏差問題,不盲目鋪攤子、互相攀比,不搞形式主義、“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搞“一刀切”,不吹“一陣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和系統工程,必須樹立長期奮斗的思想,一屆接著一屆干,按照長遠有目標、近期有重點,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推進。
眾手繪春色,讓我們以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和強大動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道上闊步前進,不斷揮寫“三農”工作的新畫卷,讓“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風吹遍隴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