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貸款衛生Ⅷ項目惠澤隴原
甘肅省衛生廳衛生Ⅷ項目辦公室
自1998年10月,世行貸款衛生Ⅷ項目在我省實施以來,在世界銀行、英國國際發展部、衛生部國外貸款辦和中央專家的指導下,在財政、發改、審計、民政等部門的配合支持下,通過全體項目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種風險因素的影響,項目各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有力地促進和改善了項目地區衛生服務提供能力,提高了農民特別是弱勢人群利用衛生服務的可及性,達到了保障貧困地區居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持續改善健康狀況的目的,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2005年11月,世界銀行發展研究小組對甘肅省衛生Ⅷ項目進行的評價結果證實“衛生Ⅷ項目非常成功地實現了目標。項目已經改善了自報健康,減少了醫療方面的自付費用以及大額醫療費用的發生。項目在甘肅省貧困人口中取得了更大的效果!
世行貸款衛生Ⅷ項目,是近年來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外國機構援助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的第八個項目,全稱為世界銀行貸款“加強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基本衛生服務項目”(簡稱“衛生Ⅷ項目”)。為解決貧困地區的主要衛生問題,1996年我國政府向世界銀行提出申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10個省、市實施第八個衛生貸款項目。面對大好形勢,我省抓住機遇,按信貸協議要求作出莊嚴承諾,爭取到了這個項目。
衛生Ⅷ項目以“改善農村貧困地區衛生服務提供能力和提高衛生服務利用水平,保證當地居民獲得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持續性地改善項目地區居民的健康水平”為目標。其具體目標是:改進衛生資源配置,重點提高鄉村兩級衛生機構提供衛生服務的能力;改善衛生服務的組織與管理,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開展特困家庭醫療救助,以改善農村居民對基本衛生服務的可及性,降低因病致貧的風險。項目的設計不僅體現對貧困地區、鄉村衛生機構供方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還更多地關注了農民,特別是弱勢人群對衛生服務的利用。
衛生Ⅷ項目在我省中部干旱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10個國列貧困縣(安定區、岷縣、臨洮縣、宕昌縣、康縣、禮縣、武都區、康樂縣、廣河縣、和政縣)實施,覆蓋人口366.6萬人,項目還得到英國國際發展部的贈款支持,并在岷縣、宕昌縣、康樂縣3個縣開展了試點活動。項目從1998年10月啟動,計劃于2007年6月30日關閉賬戶,申請報帳回補寬限期延長至2007年10月30日。
我省衛生Ⅷ項目總投資為12719.66萬元,其中:世行貸款8267.78萬元,占65%,內配資金4451.88萬元,占35%牗省級1339.48萬元占10%、市級643.69萬元占5%、項目縣2468.71萬元占20%)。
提高了規劃管理能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
通過項目實施,項目縣都制定了包括人力資源規劃在內的《縣級衛生資源規劃》并經縣政府批準實施。通過制定和實施縣級衛生資源規劃,提高了項目地區管理人員的規劃管理知識和管理能力,資源規劃已成為資源配置中具有行政約束力的文件。各縣根據縣級衛生資源規劃,調整了衛生機構設置、布局、規模和功能,資源得到合理調整和配置。資源的配置與當地居民的衛生需求相適應。項目鄉鎮衛生院由1997年的259所調整為210所,床位數由1432張減少為1363張,衛技人員由2227人增加為2482人,大專以上學歷人員由1997年的9.38%上升為27.8%,中專學歷人員由59%上升為66.92%,無學歷人員由31.61%下降為5.28%。
鄉村衛生機構基本設施得到改善
按資源規劃要求,我省十個項目縣改(擴)建鄉鎮衛生院180所,建筑面積51042.53平方米,消除危房36408平方米,投資3652.97萬元。建成衛生院中:全球環境基金支助建設了10所太陽能衛生院,附屬配套工程52所,優良工程37所,樣板衛生院5所。在衛生院建設中,堅持了夠用、適用、耐用的原則。為農村衛生機構添置價值2564.03萬元的醫療設備,利用英國政府贈款為3個綜合試點縣的7所中心衛生院配置了46.31萬元的檢驗設備,填補了檢驗項目的空白,方便了群眾就醫,增加了業務收入。
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改善了鄉村兩級衛生機構的就醫環境和就醫條件,不但為開展各項醫療預防保健服務、提高服務提供能力和服務質量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而且增進了衛生院職工對農村衛生工作的熱愛和信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就醫水平和弱勢人群利用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項目實施過程中,對縣、鄉、村項目管理和衛生技術人員廣泛開展了管理知識和崗位技能培訓。截至2006年底,共完成長期培訓1521人次,其中衛生Ⅷ項目1466人次,衛生Ⅷ支持性項目55人次;共完成短期培訓92476人次,其中衛生Ⅷ項目80278人次,衛生Ⅷ支持性項目12198人次。
建立和完善了衛生信息管理系統
按項目要求,項目縣都建立起了縣、鄉、村三級信息管理網絡,制定了嚴格的信息管理制度,為項目運行、監測、評價提供了各項數據,克服了以往盲目、粗放、不科學的作法,為項目監督評價提供了依據。同時提高了項目地區的管理和決策水平,F有經過學習培訓的專(兼)職信息管理人員3601名,能按規定要求進行運轉的鄉占100%。英國國際發展部贈款支持為項目縣配備了計算機、傳真機、資料柜,還為省及試點縣配備了督導車、復印機、攝像機、照相機;項目為鄉衛生院配備了計算機、信息服務包等必備設備,創造了工作條件。
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
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減輕農民負擔,鄉、村衛生機構采用臨床診療規范、基本藥物目錄,建立和改進醫院規程,使項目地區鄉、村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006年與項目初期的1998年相比,各項指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推動了農村衛生改革
在衛生Ⅷ項目推動下,項目縣普遍推行了院長選聘合同制和按勞分配等多項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真正將業務素質高、管理能力強、盡職敬業的人才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選拔到院長這一領導崗位,轉變了服務理念,擴大了服務范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推動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
如:康樂縣在全縣15個鄉鎮衛生院,普遍推行了院長競聘上崗和分配制度改革,各項業務指標較改革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景古、虎關、白王、附城、上灣、蓮麓鄉衛生院為例,門診由2003年的36401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84535人次,出院病人由675人次增加到3916人次,業務收入由48.36萬元增加到192.23萬元。據岷縣公開招聘院長的十里、禾馱、秦許、維新等4個鄉衛生院的統計,院長招聘后的2006年與2003年相比,門診由17979人次增加到22259人次,住院分娩人數由287人增加到558人,業務收入由31.15萬元上升到88.09萬元。與此同時,人員工資體現了多勞多得,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宕昌縣針對農村衛生人員不穩定因素,出臺了《關于推進鄉鎮衛生院改革與強化管理的意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衛生服務質量評價是鄉鎮衛生院建設的基礎,通過在康樂、宕昌、臨洮、岷縣和安定區利用項目開發的《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質量綜合評價操作指南(內、外部)》在鄉衛生院開展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及時發現了衛生院存在的問題,增強了改進工作的針對性。此項工作取得經驗后,將在面上推廣,并作為對鄉鎮衛生院工作考核的工具,長期堅持下去,使鄉鎮衛生院更好地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重點衛生問題得到干預
項目縣根據本縣主要衛生問題,選擇了不同干預病種共7項。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以及各種形式的衛生醫療費用減免活動,提高了農村居民,特別是特困農民利用衛生服務的可及性,緩解了因病致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