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頻道6月7日消息,
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
關于對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的文縣中廟鄉中坪村黨支部等
5個基層黨組織和許偉等13名同志進行通報表彰的決定
(甘組發[2008]13號)
(2008年6月5日)
受5.12汶川縣特大地震波及,我省隴南、甘南、天水、平涼、慶陽、定西、臨夏等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災區廣大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堅決貫徹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視災情如命令、視時間如生命,臨危不懼、沖鋒在前,在關鍵時刻成為抗震救災的先鋒隊、成為災區人民的主心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彰顯了黨的先進性。這次通報表彰的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就是他們當中的優秀代表。
為激勵廣大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在抗震救災工作中進一步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省委組織部決定授予文縣中廟鄉中坪村黨支部等5個基層黨組織為第一批"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文縣范壩中學校長許偉等13名同志為第一批"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現予通報表彰。
當前,我省抗震救災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艱巨,時間緊迫。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把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頑強的意志、更加得力的舉措、更加深入的作風、更加扎實的工作,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共同奪取這場抗震救災斗爭的全面勝利!
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名單及事跡簡介
一、先進基層黨組織(5個)
1、文縣中廟鄉中坪村黨支部:地震發生后,村黨支部成員立即組織全村群眾,迅速進行了撤離和疏散,在第一時間組織搶救傷員,并協助鄉衛生院對9名受傷人員進行了及時救治。從碧口購買帳篷、彩條布,搭建了簡易帳篷150余頂,使受災群眾基本有了臨時住所。村黨支部用近幾年積累的村級集體經費購買了大米和其他生活急需品,及時發放給受災較嚴重的姚坪社群眾,并把隨后鄉上發放的大米、面粉、方便面、礦泉水等救災物資全部發放到受災群眾。災情穩定后,村黨支部積極組織宣傳防震知識,穩定群眾情緒,并組織群眾及時修復受損的供水管道,維修通村公路,對全村進行了防疫和殺毒,并在受災人員集中的安置點安裝了供水管道,保證了人畜用水安全。村黨支部還積極籌措資金,為中廟初中和小學購買500根竹桿和100多米彩條布,搭建了臨時教室,幫助學;謴徒虒W。
2、武都區桔柑鄉賀家坪村黨支部:5.12地震造成桔柑鄉賀家坪村1人死亡,1人受傷,590間民房垮塌,164頭大牲畜及472只家禽被埋,大部分基礎設施被毀。災情發生后,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立即分頭察看全村受災情況,并緊急疏散群眾420人,及時救治受傷人員,對群眾的財產進行搶救,挽回經濟損失3萬余元。全體村干部自己出錢,為群眾買來方便面和礦泉水,搭建118頂帳篷,5月13日晚將受災群眾全部妥善安置。組織群眾搶修疏通通村公路,移動土石方250方,并協助通訊、電力部門維修了受損線路。
3、康縣平洛鎮貫溝村黨支部:"5.12"地震,造成康縣平洛鎮貫溝村94戶395間房屋倒塌,危房70戶,村級組織活動室嚴重受損。地震發生后,貫溝村黨支部在第一時間召集群眾制定搶險救災措施,黨支部成員沖鋒在前,連續作戰,帶領群眾全力進行抗震救災。當得知兩名群眾被倒塌的房屋壓住時,支部成員迅速行動,組織群眾用手掏瓦礫,搬墻土,移木頭,及時搶救出了兩名群眾。連日來,黨支部一班人逐戶統計災情,幫助群眾搭建帳篷,組織進行生產自救,及時將上級組織分配的救災物資分發到重災戶手中,并組織黨員干部和部分群眾到其他受災農戶家搶救糧食和財物,保證群眾生活基本需要,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村黨支部書記張占寶同志安慰大家說:"請大家放心,有黨組織在,大家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4、舟曲縣人民醫院黨支部:震災伊始,醫院黨支部遵照縣委指示,迅速成立了醫院抗震救災醫療救治領導小組和醫療救治共產黨員突擊隊,針對災情和余震不斷的現狀,迅速組織60多人的醫療救護隊伍和19人的黨員突擊隊第一時間分赴博峪鄉、"山后片"、"上河片"、江盤鄉姚家楞村進行震災傷病員的緊急救治。迅速搶搭建帳篷醫院,安全轉移71名震災受傷病人和普通患者。冒著余震,在帳篷醫院緊急手術,使重病患者轉危為安。緊急出動,救援在迭部抗震一線發生重大車禍的重病傷員。在余震頻繁發生的時時刻刻,黨員突擊隊同志和廣大醫護人員不畏風險、迎難而上、頑強拼搏,以大無畏精神,沖鋒在前,勇挑重擔,不顧疲勞,搶時間,爭速度,背病人,搬物品,沒人喊累,沒人退縮。有的同志連續10日堅守在抗震救災醫療救治一線,搶救傷員,排查疫情。渴了、餓了就泡方便面充饑,困了就在帳篷里打個盹。"救死扶傷,盡職盡責,奉獻災民,不辱使命!"這就是廣大醫護人員的心聲。
5、秦安縣魏店鄉武華村黨支部:5.12地震發生后,村黨支部書記武世昌立即組織村班子成員分成6個小組,由村干部和黨員帶頭對3個自然村進行入戶排查,排除險情。全村共有24戶村民99間房屋不同程度出現裂縫,其中有4戶、18間房屋成為危房,不能居。粚W校部分校舍出現了裂縫。面對這一現狀,村黨支部一班人臨危不懼,將村"兩委"班子、黨員和青壯勞力編成重點戶轉移安置、防震知識宣傳教育、破損房屋維修三個工作小組。由黨員帶頭,組織全體村民迅速將房屋不能居住的4戶居民,安全地轉移到村級活動場所。通過印發防震知識宣傳資料,消除了村民因地震帶來的恐慌情緒。同時由黨員干部帶頭,組織精壯勞力對裂縫房屋進行維修,在短短的3天內,維修完工房屋99間。在排除險情、開展生產自救的同時,黨支部一班還號召全體黨員率先開展募捐活動。村黨支部書記武世昌帶頭捐款200元,82歲高齡的女黨員趙引兄,在兒孫的攙扶下來到捐款現場,將多年積攢的128元零錢全部投入到捐款箱。短短一天,武華村789人共捐款3912.5元。
二、優秀共產黨員(13名)
1、許偉,男,漢族,30歲,中共黨員,文縣范壩中學校長。地震發生后,他臨危不懼,迅速組織老師將學生安全有序地轉移到了操場的開闊地帶,就在許偉最后一個離開教學樓的一剎那,離他僅1米遠的一塊預制板掉了下來。他顧不上這些,立刻和全體老師清點學生人數,除請假外,還缺少11名學生。他焦急地冒著余震的威脅,帶領幾名黨員教師,四處尋找走失的學生。15分鐘后,11名學生全部找回,全校238名學生、19名教師都安然無恙。在得知學校附近一名學生家長身患殘疾,無人照顧,處境十分危險的情況后,許偉立即組織教師趕往救援,將其送到安全地帶,并進行了妥善安置。5月16日,許偉又帶著學校的黨員老師登門慰問了何彥興的母親,為她送去了100元錢、50斤掛面、一箱礦泉水。為了確保全校學生早日復課,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許偉及時帶領全體教職員工,不等不靠,積極開展抗震自救,搭建臨時校舍防震篷11頂,5月19日,范壩鄉中學83名初三學生全部復課。同時,聘請炊事員2名,會同搶險救災部隊的4名炊事員辦起了大灶,對師生進行統一管理,解決了全校師生的食宿問題。目前,正在為初二學生搭建臨時教室和宿舍,并將于近期實現全校學生整體復課。
2、李樹德,男,漢族,52歲,中共黨員,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地震發生后,臨危受命擔任急救科主任,立即組織在最短的時間籌備急救藥品、器械,當天接診傷員32例,開展手術6臺次。并負責組織處理住院部傷員,為28例重傷員進行了手術,為50余名輕傷員進行了清創縫合、包扎固定,手術全部成功。5月13日上午8時,外納鄉送來受傷10余小時,生命垂危的開放性顱腦損傷患者李奇明后,他立即帶領醫護人員全力進行搶救,經過抗休克對癥治療后病情仍在惡化,當即立斷將患者情況向醫院救治領導小組匯報后,和科室醫護人員冒著余震進行開顱手術,經過術后五個日夜的持續搶救,最終挽回了患者生命。5月16日下午,突降暴雨,為了不讓傷員遭受暴風雨襲擊,他剛下手術臺顧不上休息,立即組織醫護人員抓住帳篷,保護病區的安全。在震后的8天8夜,妻子也在醫療救治前線,兩人都從未回過家,年邁的老人和孩子只能托付給親友,家里房屋墻體裂縫了,電視機、電腦等家具摔壞了,都顧不上看一眼,始終堅守在救治一線,由于超負荷工作,三次昏倒在崗位上,經過簡單的吸氧處理后又繼續戰斗。
3、王桂英,女,漢族,48歲,中共黨員,武都區外納鄉呂趙教學點教師。地震發生時,既是教學點校長又是教師的王桂英正在上課,她立即丟下教科書,一邊呼叫,一邊連背帶抱地往操場轉移小學生,僅僅幾十秒就從教室轉移出了學生14名。就在她放下最后一名學生的時候,發現3名學生站在搖搖欲墜的圍墻下,王桂英奮不顧身沖過去,將3名學生奮力推開,此時,土墻轟然倒塌,將她的下半身壓在了墻下,身體多處受傷。
4、張佑,男,漢族,60歲,中共黨員,文縣丹堡鄉郭尹壩村農民。當他得知有500多名受傷群眾住院治療,因城區停水停電,飲食無法正常供應的消息后,帶著四名中青年婦女和一名男青年,堅持每天早上8點、中午1點按時為受傷的500多名住院群眾免費供應早點和午餐,8天中,張佑共免費為傷員供餐3000多人次。由于天熱和過度勞累導致中暑,但他還是堅持晚上輸液治療,白天繼續為傷員供應飯菜,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5、張雷雨,男,漢族,28歲,中共黨員,文縣法院碧口法庭干警。地震發生時,正在文縣中廟鄉聯豐村辦案的張雷雨聽到群眾呼救聲,他不顧個人安危,毫不猶豫地沖進了已經部分倒塌的房屋,將暈倒在地,雙腿上壓著瓦片和木頭的老人緊急救出。當他得知65歲的老大娘高登秀被壓在倒塌的房屋底下時,來不及休息的張雷雨,穿過隨時可能倒塌的民房,沖進殘垣破壁的房屋,將被擠壓在倒塌墻壁之間的老大娘緊急救出,半分鐘后,房屋倒塌。聯豐村村民趙瑞武雙腿癱瘓,張雷雨知道后,在村民的帶領下,沖進家中,將拄著雙拐坐在滕椅上的趙瑞武轉移到了安全地帶。村民們被張雷雨冒著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救人的情景所感動,贊嘆聲不斷。而張雷雨卻離開了人群,又投入到了搶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