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中國希望甘肅
——代表委員對甘肅應對危機加快發展充滿信心
去年,和冬天一起到來的還有“全球金融危機”。“堅定必勝信心,勇敢面對挑戰,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新業績。”在舉世矚目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擲地有聲。
在信心的背后,是行動與實效。一系列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的措施相繼出臺。
此刻,中國正在自信、勇敢地驅趕金融危機的魅影。而對于甘肅來說,擺在面前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經常說這樣一句話:全國的難點在西部,西部的難點在西北,西北的難點在甘肅,解決甘肅的問題,關鍵是發展。
而國家如此大規模拉動內需的措施,正是甘肅發展最渴望的。
在“兩會”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就不斷地強調,抓住這個機遇,甘肅的未來就充滿希望;如果抓不住,必將永留遺憾。
說起危機,說起信心,說起機遇,全國政協委員、白銀有色集團董事長李沛興十分激動。當資源枯竭時,白銀公司該走向何方?可是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想明白,金融危機突然襲來。李沛興說:“壓力太大了,太大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可以說束手無策。”但他慢慢發現,金融危機其實能給白銀公司帶來一個機遇——借助國家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調整白銀公司產業結構,推進科技創新,重新奪回市場。
應對危機的信心來源于對形勢的正確判斷。李沛興立即開始組織申報項目,著手技術改造。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經過努力,白銀公司成功獲得中信集團的30億元注資。
機遇就像一塊看得見的美味蛋糕,但是要想享受它的香甜,還需要付出努力。
在這一點上,甘肅做得不錯。
去年四季度,在國務院計劃投入1000億元拉動內需后,甘肅爭取到了4%到5%的份額。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對于甘肅這樣一個歷史欠賬較多、自然條件差、基礎薄弱省份來說,在發展中,還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提出,中央計劃兩年內投資1.18萬億元,帶動地方政府和社會投資共約4萬億元,主要用于民生工程、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自主創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毫無疑問,這也將為我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經濟結構和改善民生注入強大動力。
對于在如何借助這個機遇,實現甘肅跨越式發展的問題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都積極建言獻策。

圖為張景輝代表
張景輝代表說:“拉動內需、刺激消費關鍵是要做好項目工作。應以此為契機,加快項目建設,爭取開工一批新的重大項目,確保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李國璋委員說:“即使在當前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也不應該片面地強調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而是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處理好經濟增長速度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關系。”
許海代表說:“金融機構要根據不同項目,不同企業的金融需求,積極開展金融創新,滿足企業在自身發展,市場銜接,經營決策等方面的需要,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
每一個建議都飽含著對甘肅發展的關切之情,從他們的這些建議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廣大代表、委員對甘肅加快發展的渴望,這也是2600萬隴原兒女共同的心聲。(本報北京3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