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GDP保持年均11.1%的增速人均GDP年均增長10.56%
●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8%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3.4%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本報蘭州12月9日訊(記者吳夢寒)“十一五”收官在即,省統計局局長樊懷玉在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亮出了我省“十一五”期間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家底。透過一個個閃亮的數字可以看到,在這極不平凡的5年里,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戰勝“5·12”地震、旱災、雨雪霜凍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災害,實現了全省經濟提速、質量效益提升、人民群眾得實惠的全面發展。
從硬指標看,“十一五”期間,我省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連年突破。2006年我省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2008年突破3000億元,2009年達到3387.6億元。“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1%,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高水平,比規劃目標高1.1個百分點。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長10.56%,超過規劃目標1.56個百分點。2007年全省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346元,如期完成了規劃提出的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同時,“十一五”前四年,我省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3.4%,年均增速分別比“九五”、“十五”時期提高10.9和8.4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我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年均增長29.7%,比規劃目標高出14.8個百分點,為改革開放以來之最。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達到2479.6億元,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進出口總額,均提前兩年完成規劃目標。
主要產品產量達到新水平。“十一五”前四年,全省糧食產量均保持在800萬噸以上。2009年糧食產量達到906.2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2009年,全省鋼鐵產量達644.54萬噸,比2005年增長42.5%;原油加工量達到1436.59萬噸,比2005年增長17.3%;乙烯產量69.4萬噸,比2005年增長1.8倍;十種有色金屬172.7萬噸,比2005年增長46.4%,在全國名列前茅。
工業經濟增速強勁。“十一五”期間,我省大規模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基本結束。“工業強省”、“引強入甘”政策效益凸顯,一批大企業、大集團落戶甘肅,并形成了石化、有色、電力、冶金、食品和機械等支柱產業,全省工業發展動力強勁。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2005年的64億元,提高到2009年的169.1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8%。“十一五”以來,我省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發展質量得到一定提升。農村優勢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09年,我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497.1億元,“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長5.35%,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特別是2008年以來,我省整合省級專項資金3.07億元,重點扶持的39個牛羊產業大縣,已經成為全省畜牧業發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新能源產業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極,“兩高一資”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改變。到今年10月底,酒泉風電實際建成536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風電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各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分別比上年下降2.61%、4.09%、5%和6.97%。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老百姓也得到了實惠。“十一五”前四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2%。2009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929.8元,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同時,由于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出臺,我省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的實施,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8%,2009年達到2980元,提前兩年完成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