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山鄉貧困群眾的明天
——省財政廳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紀實
本報記者 盧吉平
新春伊始,省財政廳機關干部紛紛走出辦公室,帶著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感情,肩負著共同奔小康的神圣責任,深入村社農戶家里,為群眾宣講惠農政策,籌劃致富路子。
一戶戶結對特困戶被張榜公布,一片片愛心匯聚成幫扶基金,一條條脫貧路子正從文字方案逐漸變為現實。
“聯村聯戶不是簡單的走訪慰問!為民富民不是一次性的救濟資助,關鍵要關注老百姓的共同愿望,著眼長遠發展,真正讓群眾受益,增強整體脫貧致富能力。”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勤和在進村入戶時的話語,讓會寧縣翟家所鄉張城堡村的群眾倍感振奮。在幫扶干部的帶領下,他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無縫對接,張榜公布,絕不遺漏一戶特困戶
根據省委安排,省財政廳聯系會寧縣翟家所鄉張城堡村、渭源縣北寨鎮張家堡村、秦安縣王尹鄉胡坪村、臨洮縣太石鎮大莊村等12個貧困村。
從2月22日開始,省財政廳抽調得力干部組成6個工作對接聯絡小組,分赴12個縣的12村,與縣、鄉(鎮)、村分別對接,進村入戶了解聯系村的詳細情況,掌握聯系戶吃、穿、住、行以及上學、就醫、就業、養老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省財政廳聯系12個縣的12個貧困村,跨度大、分布廣、路途遠,南面是文縣、迭部縣,東面是靈臺縣,北面是環縣,而且12個村的特困戶戶數較多,貧困程度較大。
為了不遺漏每一家特困戶,幫扶小組逐戶摸底,核實特困戶家庭情況,按照困難程度排序后,初步擬定了特困戶名單,在聯系村張榜公示,經農戶和村、鄉(鎮)、縣三級認可后,最后確定聯系特困戶名單。按照省委“廳級干部3戶、處級干部2戶、其他干部1戶”的要求,省財政廳342名干部應幫扶518戶。為了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創先爭優,省財政廳決定廳級干部聯系4戶,處級干部聯系3戶,其他干部至少1戶的比例,最后確定結對聯系特困戶為647戶,并于3月10日全部分解落實到342名干部頭上。
在會寧縣張城堡村采訪時,記者在村委會看到了省財政廳制作的宣傳展板。據了解,省財政廳為12個聯系村統一制作了這樣的展板,宣傳政策、公布幫扶小組人員名單、明確工作紀律,接受聯系村群眾監督。在村民岳建國家里,記者看到他家桌子上擺放著一個精致的“民情連心卡”,上面寫著結對干部的姓名、單位、聯系電話、幫扶任務和工作紀律。據幫扶小組的同志介紹,省財政廳統一制作了647個這樣的“民情連心卡”,由結對干部本人發放到聯系戶家里。
為了加強干部與聯系戶的聯系溝通,落實幫扶責任,省財政廳專門編印了《省財政廳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手冊》,每個干部人手一冊。同時,為了促進整村發展,對聯系村農戶堅持分類幫扶的原則,分三種類型,對聯系戶圍繞六項任務,出主意,想辦法,轉觀念,謀發展,進行綜合幫扶;對其他有發展條件和發展愿望的農戶進行產業帶動幫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對無勞動能力的鰥寡孤獨和五保戶,實行送溫暖、幫助落實低保等政策進行幫扶。
聯村聯戶無縫聯接,人員名單張榜公布,省財政廳絕不遺漏一戶貧困戶的做法,受到當地老百姓的稱贊。秦安縣胡坪村主任高俊峰激動地說:“省里來的干部跑東跑西,踩著雨雪了解村情戶況,他們真是來幫咱干事情的,把特困戶名單向群眾進行公示,讓全村人心里都明白,都服氣。”
真情奉獻,幫扶基金架起脫貧橋梁
“絕不能讓一個家庭因貧困而生活不下去,絕不能讓一個兒童因貧困而失學,絕不能讓一個人因貧困而看不起病”。為了全面落實省委書記王三運重要講話精神,幫助聯系村早日脫貧致富,2月23日上午,省財政廳機關干部專門設立了“甘肅省財政廳聯村聯戶為民富民幫扶基金”。
“幫扶基金”主要用于聯系村特困戶的生活保障、大病救助、危房維修補助和學生助學補助;用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優勢產業的小額貸款貼息;用于聯系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技能培訓項目補助等,目的就是改善特困戶的基本生活,增強農民增收致富本領。
“幫扶基金”堅持自愿性和長效性原則,活動貫穿于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全過程,保證基金滾動發展。“幫扶基金”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并堅持“兩公開兩監督”原則,一方面定期向廳機關公開基金收入、支出、用途,接受捐款人的監督;另一方面定期向聯系村公開受益人受助情況和扶持建設項目的內容,接受群眾監督。
為了以實際行動響應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省財政廳對全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惠農政策進行了調整,適當增加58個貧困縣的獎補資金,資金投放重點向貧困村傾斜,優先對貧困村的“一事一議”公益事業項目予以獎補。將貧困村農民籌資籌勞與財政獎補資金的比例由1∶0.5調整為1∶2。省財政廳稅政處處長劉鳳會認為,“一事一議”政策的調整既是充分考慮當前貧困村公益事業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積極響應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號召,為58個貧困縣老百姓辦實事的具體體現。
手拉手,心貼心,干群同心謀發展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2月28日,記者跟隨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幫扶小組來到和政縣城關鎮三谷村,他們一邊宣講行動精神和惠農富農政策,一邊及時解決特困戶的現實困難。
在村民夏福保家里,幫扶小組發現了一張沉睡3年的存折。原來,夏福保的兒子因故去世后,兒媳改嫁,其他家庭成員不識字,壓根就不知道存折上有筆錢。幫扶小組當即與信用社取得聯系,幫助核實存款6060元。
在村民黃世澤家里,幫扶小組發現他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但不知道操作規程,到賬的資金原封不動,幫扶小組給他們詳細講解相關政策和操作規程,用好惠農政策。
通過走訪、座談和認真分析,幫扶小組了解到,和政縣有“中國油菜之鄉”的稱謂,三谷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但因缺乏技術和優良品種,畝產水平不高。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幫扶小組邀請省上的6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在村委會議圍繞油菜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問題,對70多名農戶代表進行技術培訓,并給村里發放“雙低”油菜豐產栽培技術手冊100多份、良種113袋。
通過調研,幫扶小組還了解到,三谷村的土壤條件比較適合種植中藥材,于是邀請蘭州復興厚藥材有限公司到村里考察,經過與鎮上、村上和農戶代表共同磋商,達成了中藥材種植合作協議,為三谷村引入了龍頭企業。
會寧縣張城堡村養羊專業戶武治國一年當中最操心接羔、飼料配比等問題。在省財政廳幫扶小組的協調下,省上12316“三農”服務熱線首席專家給村民們講授牛、羊、雞養殖技術,并與村民互動,現場指導。聽完課,武治國興奮地說:“以前養羊全憑感覺,現在聽了專家講的,才感覺到憑經驗養羊和科學養羊就是不一樣。”
“省里來的干部不走過場,實打實地幫咱老百姓摘窮帽子,讓我們心里熱乎乎的。” 張城堡村支書張忠義動情地說,“下一步,村里要發展聯戶養殖,采取合作社的方式,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早點過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