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 生態建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我省出席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生態文明建設(三)
甘肅日報記者 白德斌 徐愛龍
清晨,打開窗,呼吸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那會是一種令人無法抵擋的“誘惑”。但如果空氣中滿是浮塵,你還會開窗嗎?
生態,關系著每一個人的生活,而生態保護與建設,不是一個人、一個地區的努力就能夠完成,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在人們心里,生態的分量越來越重,國家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高。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針對生態的討論一直在持續。
談到生態,甘肅是繞不過去的。
“甘肅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也是我國生態系統最脆弱最復雜的地區之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構筑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既關系到我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國家生態安全大局。”全國人大代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說。
正因為甘肅生態地位至關重要,甘肅的生態建設,需要國家的支持,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為此,我省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一致建議,希望國家能夠盡快研究批準在甘肅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加大對重點區域和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支持力度,協同推進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積極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建立流域水資源補償和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擴大甘肅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范圍,提高補償標準,并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及草原生態補償制度,提高對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補償系數,支持甘肅省進行生態建設和改善民生。
“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的主要任務是實施重點區域和流域生態綜合治理,促進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協同推進,力爭到2015年初步建成承擔國家生態安全功能的重點生態試驗區、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試驗區、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生態富民試驗區、生態補償機制創新試驗區。我們希望國家有關部委給予關心和支持,爭取國家盡早批準。”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說。
“全力打造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在我省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中得到高度認同,大家認為我省是在“努力探索一條生產、生活和生態科學布局、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甘肅在為全國生態安全作最大的貢獻”。
對于如何打造好這個生態試驗區,省委、省政府已經有了較為周密的考慮,代表、委員們也有著他們的真知灼見……
王三運在接受中央媒體采訪時作了明確的闡述。他說,一是要著力加強重要生態區位環境治理。在河西地區著力打造祁連山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區,在中部和隴東地區著力打造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區,在南部地區著力打造江河水源涵養保護與建設功能區,加快生態環境優化進程。二是要著力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打好植樹造林、水源保護、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生態恢復整體戰,鞏固發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成果;大力開展中小流域綜合治理,切實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著力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區,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和綜合利用水平,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之路。三是要著力構建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礦產資源開發區等實現生態補償,有序實施生態移民工程,促進生態自然修復。四是要著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著力解決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舒心。
“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單靠甘肅是不可能完成的。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態建設,但我省財力有限。希望全國都來關心甘肅的生態建設,只有這樣,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的目標才能夠實現。”作為一名和生態建設打了32年交道的水利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水利廳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局長楊東深知,國家的支持、社會各界的關心,對于甘肅生態建設是多么重要。
楊東建議,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持力度,優化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以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為基礎,不斷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支持力度,支持像甘肅這樣的生態脆弱地區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從小就在祁連山腳下長大的常海霞代表,看著美麗的草原在慢慢退化,感到心很痛。她建議,設立專項基金,啟動實施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祁連山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南北跨越甘肅、青海兩省。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在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平衡,維持走廊綠洲穩定,保障黃河徑流補給,構筑我國西北內陸生態屏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建議,設立河西走廊國家級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他說,我省河西走廊土地資源豐富,區內現有灌溉面積154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348萬畝,但由于農田灌溉用水效率不高,農田灌溉用水比重大,造成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為進一步優化區域用水結構,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以有限的水資源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議國家設立專項資金扶持建設。
洪潤清代表建議,加大對甘肅省泥石流災害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盡最大努力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何麗霞代表建議國家及時調整退耕還林政策的補助標準,特別是提高生態脆弱、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退耕還林補助標準。
生態環境的改善需要全社會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全國政協委員、白銀有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沛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生態文明建設,每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一定要做好節能減排,爭取變廢為寶。”他說,“從下一步工作來說,我們更多地要考慮把廢渣、廢水利用好,把這些污染既降到最低又能轉化為經濟資源,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
“生態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但我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我們共同的家園,為子孫后代謀福利!”楊東代表說。
一棵樹好栽,而一片森林則不易培育。生態文明重在建設,難在堅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每一個人的努力,把生態意識體現在日常生活到發展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保護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托起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
(本報北京3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