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干部群眾看到成果感到變化
——全省教育實踐活動即知即改工作綜述
甘肅日報記者 呂寶林
針對教育實踐活動中查擺出的“四風”問題,省委常委會在向媒體公開問題的同時,也公布了整改的7項制度規定,要求認真監督并貫徹執行,為全省教育實踐活動樹立了榜樣、作出了表率。
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我省堅持常委會帶頭、省領導示范,全省第一批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138家單位爭做示范點、輻射源,針對查擺出的突出問題,分清輕重緩急,即知即改,并及時建章立制,把整改成果固定下來,力求讓干部群眾盡快看到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
常委會帶頭、省領導示范,形成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生動局面
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省委常委會堅持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謀劃部署,省委書記王三運親自示范引領、親自推進落實,省委常委會為全省作示范,省委常委、省領導為各級黨員干部作示范,省委常委聯系單位和部門為參加活動的單位作示范,形成了省委常委會帶頭、省領導示范,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生動局面。
在征求意見建議環節,省委常委會以求“諫”若渴、不恥“廣”問的態度,干部意見發函聽、老同志意見上門聽、基層意見蹲點聽、黨外意見專題聽、熱點意見隨時聽,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聽取意見建議,并把不同方面、不同層面的意見梳理歸納,相互印證,力求查實找準“四風”問題。
在此基礎上,8月6日至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認真查擺省委常委會存在的“四風”問題;8月12日至14日又用5個半天,進一步梳理查擺出的問題。王三運強調,查擺問題要科學運用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等思想方法,注意區分全國“流行病”與甘肅“地方病”、甘肅“地方病”與班子“突出病”、班子“突出病”與個人“個體病”的關系,重點是在甘肅“地方病”基礎上集中查擺常委班子的“突出病”。他說:“我們常委班子的‘突出病’查擺清楚了,就能為全省138個單位整改查擺出的問題開好頭。”
經過廣泛征求、認真查擺,省委常委會將存在的“四風”問題歸納為學習風氣不濃厚、思想解放不到位、聯系群眾不緊密、決策程序不周延、工作落實不得力、指導基層不全面、用人機制不健全、權力監管不完善、會議文件不精簡和接待應酬不規范等十個方面。針對問題,省委常委會立即對原有的制度、辦法、規定進行清理、廢止和完善,并就一些馬上能改的問題認真研究整改措施。經過反復討論審議,制定出臺了省委常委會完善學習制度的規定、進一步完善密切聯系群眾工作的規定、進一步改進調查研究工作的規定和省委進一步推進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制度、進一步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加強全省性會議管理的規定、進一步精簡和規范文件簡報的規定等七項制度,以實際行動為全省教育實踐活動樹立了榜樣,贏得了干部群眾的信任。
求“諫”若渴、不恥“廣”問,努力把“四風”問題找準找全
只有找準問題,整改才能對準焦距、有的放矢。針對一些黨員干部不愿聽意見、一些干部群眾不愿提意見、征求意見往往聽不到真話實話的現象,省委常委會千方百計打消群眾思想顧慮,想方設法創造讓群眾說真話實話的條件。常委們帶頭作自我剖析,以實際行動向全省干部群眾表明省委聽取意見建議的態度和決心;真誠與群眾交心,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引導干部群眾說真話、講實話,鼓勵群眾大膽提意見;開通專線電話和24小時熱線手機、開設專用網絡信箱,暢通面向社會征求意見的渠道,著力解決提意見當面不好說、不便說等問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征求意見和查擺問題中,省委辦公廳黨員干部拋開面子揭短亮丑,拿出敢于“照鏡子”的勇氣,堅持往細處照、往深處照、往實處照。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多層次、多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對征求到的意見建議,確定專人負責,不加工、不剪裁、不過濾,確保意見原汁原味、完全真實。省政府辦公廳采用民主測評、研討交流、面向基層、加強調研、聯村聯戶、網絡途徑、主動上門等七種形式廣納良諫諍言。省政協機關堅持“面對面”和“背靠背”相結合,不斷創新形式拓寬渠道征求意見建議,努力做到“照好鏡子、找準毛病”。
全省首批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單位,結合各自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力求用真心聽到真意見。省人民檢察院黨組要求“一家人也要說兩家話”,營造氛圍、搭建平臺,鼓勵干部職工提意見、講問題。省質監局邀請企業代表、特別是曾經被質監部門處罰過的企業座談,開誠布公,面對面征求意見建議。省扶貧辦“一竿子插到底”,到農戶家中聽意見,鼓勵群眾直言不諱,對扶貧部門工作“拍磚”。省人社廳上門問計,廳級領導干部分別帶隊深入58個貧困縣有關鄉鎮、村組、農戶和雙聯聯系點聽取意見建議。
查擺問題要靠群眾提、互相幫,關鍵還要靠自己找。省民委領導對照黨章、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雙十條”、先進典型、征求到的意見建議、群眾期盼等“五面鏡子”,帶頭講問題,亮丑揭短。省公安廳倡導“自主式”揭擺,對照黨章及各項規定,緊盯“四風”聚焦點,開展“六查六看”活動,力求把鏡子照好、把問題找全、把形象畫準。
即知即改、建章立制,讓干部群眾盡早看到成果感到變化
查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我省明確要求邊查邊改,特別是管錢、管物、管人、管項目的權力部門和執法部門以及服務群眾的窗口單位,要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即知即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對合理的、正確的意見,凡是能夠及時解決的盡快解決,凡是能夠自身解決的不上交,即使一時難以解決的,也要抓緊創造條件積極解決,不等待觀望、不敷衍塞責、不踢皮球,讓群眾從活動一開始就能看到干部作風的新變化。在此基礎上,要求認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推動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省直部門針對查找梳理出的創新創業勁頭不足、“衙門”習氣比較濃重、文山會海和考核評比過濫、調查研究重形式輕實效、制度規定執行不力和艱苦奮斗精神弱化等“四風”問題,即知即改,采取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大力精簡文件會議、壓縮公用經費開支、取消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不斷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和著力提升機關效能等六項措施認真整改。同時,把雙聯行動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細化完善幫扶計劃,加大幫扶力度,切實為聯系村貧困群眾解決突出困難。
針對文件、簡報材料過多過濫,文風不實等問題,省直各部門聞過即改,省委辦公廳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全省性會議管理和精簡規范文件簡報的規定;省政府辦公廳會議文件比往年同期壓縮20%,會議規模壓縮三分之一以上。針對群眾普遍關注的“三公”問題,省直部門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省財政廳制定了《省級基本支出預算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規范開支項目,杜絕隨意性支出。針對一些企業和群眾反映收費繁多的問題,省教育廳、公安廳、財政廳等7部門主動作為,認真清理,率先取消了9項省級審批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
省直窗口單位針對民眾關注度高、反映突出的問題,進一步改進服務方式,減少辦事環節,努力提高服務水平。省民政廳出臺社會養老機構資助辦法、慈善募捐辦法,進一步保障困難群體、優撫群體和特殊群體權益。省衛生廳采取全面推行無假日門診服務、建立急診綠色通道、優化醫院診療流程、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減輕患者費用負擔等5項措施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省工商局嚴格落實登記注冊首辦首問責任制、一次告知制度,政務大廳受理業務按時辦結率達到100%。省屬高校多方籌措資金,集中改善師生食宿和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