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伏潤之 實習生屈雯)甘肅緊緊圍繞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的發展目標,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帶動了基地、園區、產業鏈和骨干企業的循環發展。截至目前,完成總投資2862億元,實施循環經濟重點項目2879個,其中已建成1152個,年增銷售收入2228億元,節能2446萬噸標煤,節水47287萬噸,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7065萬噸,處理污水2289萬噸。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決定》《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實施方案》,把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納入“3341”項目工程。設立省級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以項目補助、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新建循環經濟省級重點實驗室24家和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工程技術中心27家,循環經濟領域共獲發明專利48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180項,已組織實施43項。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將5億元以下的企業投資循環經濟項目管理權限下放至市州及以下,部分行業的循環經濟項目審批權限放寬到10億元。開辟循環經濟項目環評綠色審批通道,縮短審批時限。
同時,我省積極吸引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市場等優勢的企業補鏈延鏈,推動建立上下游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支持上下游企業相互參股、持股,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利益共同體。建立企業間穩定的合作約束機制,探索將合同履約及合作誠信逐步納入企業及相關負責人誠信體系評價內容,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促進循環產業鏈穩定健康發展。目前,建成11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3.6%。
我省以園區循環化改造為主陣地,加快35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循環化改造步伐,目前已有6個開發區列入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完成循環化改造任務都在60%以上。探索形成金昌區域發展模式、白銀公司工業企業模式、天水高新農業園區模式、張掖節水農業模式、定西工農業節水復合模式、窯街煤電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模式、蘭州餐廚垃圾資源再生利用模式等七大循環經濟典型模式。
我省還加快出臺甘肅省循環經濟統計《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級循環經濟指標統計和報送體系。制定《甘肅省資源消費統計報表制度》,積極探索將資源產出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納入省政府目標責任管理體系,對節能技術先進、資源綜合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小的園區和企業重點扶持,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單位和領導干部追究問責,有力地促進了循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