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絲路絢麗甘肅】
旅游快車“換擋”提速
——全省旅游業發展成就綜述(上)
甘肅日報記者 秦 娜
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四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上,時任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對中外來賓宣布:“甘肅旅游正處于黃金發展期。”
數據更有說服力。2012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數和綜合收入實現了“五年翻兩番”的跨越式增長,到2013年,全省旅游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6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6%、31.6%,增幅分居全國第一、第二位。今年1至11月,全省共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1.23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6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5%和25.4%,全省旅游繼續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
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按照這一戰略定位和部署,4年多來,甘肅旅游人緊緊抓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的戰略機遇,強化措施,改革創新,狠抓落實,全省旅游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大景區帶動大項目
我省是旅游資源大省,旅游資源富集度位居全國第五,但卻不是旅游發展大省,旅游開發仍處于低水平。去年以來,我省以旅游景區為突破口,針對甘肅旅游“有說頭、有聽頭,沒看頭、沒玩頭”,景區小弱散,留不住人的實際,逐漸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力度。在赴省外考察學習大景區建設經驗的基礎上,謀劃提出在全省選擇旅游資源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基礎較好的景區,規劃建設20個大景區。去年7月在張掖召開大景區建設現場會后,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先后5次召開會議推動大景區建設工作。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景區建設規劃綱要》已正式印發。
大景區建設工作啟動以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在加快規劃編制的同時,狠抓項目,謀劃儲備了總投資1392億元的265個建設項目。去年共完成大景區等旅游項目投資255.4億元,今年截至目前完成項目建設投資168.93億元。引進的敦煌傳奇、龍行天下、永昌驪古城景區、華夏文明甘肅文化產業園、嘉峪關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等數十億的大項目已全面落地實施。
為全面提升旅游景區核心競爭力,我省進一步加快了景區晉等升級。去年以來我省獲批4A級景區16家,還有10家正在創建,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創建5A級景區有望年內獲批。截至目前,全省A級旅游景區達到199家,其中5A級3家、4A級57家。
大品牌樹立新形象
2010年至今,我省成功舉辦四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連續三年邀請到絲綢之路沿線25個國家百名以上外賓參加節會,全面展示了“精品絲路·絢麗甘肅”的整體旅游形象和對外開放的國際形象。在節會的持續拉動下,全省旅游年綜合收入增幅均超過25%。去年和今年,我省緊緊圍繞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精心策劃節會主題和活動,著眼市場推介、企業對接和產品營銷,有力促進了我省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交流與合作,使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成為絲綢之路上知名的旅游品牌節會和重要的國際交流平臺。
近年來,我省在旅游宣傳上重拳出擊,創新提出整合宣傳營銷模式。全面整合各市州及旅游企業宣傳資源,在央視等國內外主流媒體,天安門廣場、首都機場、高鐵站等客流集中區共20多家重要宣傳平臺上集中開展旅游形象宣傳。并聯合國家旅游局、周邊省份共同赴客源地市場開展推介促銷,近兩年走出去促銷近百場次。
針對“冬春季旅游”這一短板,去年開始,我省共策劃推出歡樂冰雪游、文化觀光游、多彩民俗游、溫泉養生游等九大冬春季旅游產品,有效促進了淡季市場增長。出臺《關于鼓勵旅行社“引客入甘”旅游的獎補辦法》,極大地刺激了旅游企業開拓境內外市場的積極性。并于今年啟動與攜程、樂視等大型網絡平臺合作,充分發揮甘肅旅游政務網及外文網站優勢,建成了中文和多語種外文宣傳營銷陣地,旅游網絡營銷力度不斷加強。
大融合帶來大發展
近兩年,借助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平臺,我省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建設20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20個以上文化旅游骨干企業、30個文化旅游名城名鎮、50個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文化旅游項目的“2235”發展目標,初步形成文化旅游產業體系。全面推進敦煌旅游綜合改革,在《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完成《敦煌市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目前,敦煌旅游體制改革、大景區建設、城市旅游功能街區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國家級旅游標準化城市創建、游客集散中心建設等重點工作已全面展開。
持續加大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先后開發了《敦煌神女》、《一畫開天》、《崆峒崆峒》等旅游演藝項目,豐富了旅游演藝市場。在兩年舉辦一次的全省旅游商品大賽中,更加突出文化元素,初步形成了藝術性、文化性鮮明的旅游商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