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質量促效益助推發展方式轉變
——我省“十二五”發展成就回顧之循環經濟篇
(下)
甘肅日報記者沈麗莉
從2010年開始,循環經濟,是我省發展的重頭戲之一。環保、高效、節能、節約,成為近幾年的關鍵詞。
循環經濟講究的是綜合利用,物盡其用。循環不僅僅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是發展理念的改變,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從循環經濟到循環社會的層層遞進。
數據顯示,“十二五”前三年我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10.87%,達到整個“十二五”節能約束性目標的7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均控制在國家下達的約束性目標之內,環境質量持續得到改善。
六年的不懈努力,我們不只是得到如洗碧空、清新空氣那么簡單。“十二五”期間,我省循環型農業、循環型工業體系、循環型服務業和社會體系已經逐步建立,科技支撐循環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保障體系和推進機制。
循環經濟“七大模式”引人矚目
金昌,這座背靠荒漠的城市,因為富饒的礦產資源而迅速崛起,受到世人矚目。同樣,這座迅速崛起的城市,又恰恰因為資源的銳減,環境不堪重負而承受著更大挑戰——不得不在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與環境友好之間作出睿智的選擇。
作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金昌市以金川集團公司為強大依托,堅持“循環發展、生機無限,資源有限、循環無限”的理念,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了以“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共生發展、科技引領支撐、園區承載聚集、機制創新保障”為突出特征的“金昌模式”。
城市餐廚垃圾通過再生利用,生產出生物柴油、生物燃氣、固態和液態有機肥,避免“地溝油”重回餐桌,這是什么?這就是循環經濟。近年來,蘭州市以有效解決“地溝油”等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為目標,通過規范回收、分類處理,實現餐廚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形成蘭州市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模式。
截至目前,我省循環經濟已經形成了天水高新農業模式、金昌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白銀有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張掖農業模式、定西節水型工農業復合模式、窯煤集團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蘭州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等“七大模式”,涵蓋了區域、行業和企業等不同層次,在省內具有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
從2012年開始,蘭洽會主展館新增了一批專業展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循環經濟展區,小小的一片展區充分展示出近幾年甘肅循環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
循環化農業、工業體系不斷完善
我省旱作農業區涉及10個市州的69個縣市區,旱地面積3340多萬畝。通過啟動實施河西走廊及沿黃灌區國家級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建設,大力推廣膜下滴灌、壟膜溝灌、壟作溝灌等高效農田節水技術,這種節約型農業生產方式,將貫穿于循環型農業體系。探索形成了以節水型灌溉農業為重點的河西荒漠綠洲農業循環經濟模式;以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的隴東隴中黃土高原干旱半干旱農業循環經濟模式;以“農牧互補”為特色的甘南臨夏高寒陰濕區立體農業循環經濟模式;以“立體化增效”農業技術為依托的隴南濕潤半濕潤區農業等4個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同時,在著力完善循環型工業體系中,我省將在煤炭、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領域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源頭減量;加快推進園區、產業、企業之間共生耦合,形成循環連接的產業體系;以資源綜合利用的重大示范工程為龍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加快開發區循環化改造,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全面建成以資源化和再利用為主要特征的循環型工業體系。酒泉千萬千瓦和民勤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有序推進,啟動實施了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式風能資源開發加快推進。全省可再生能源并網裝機容量達到2338.53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55.80%。通過促進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力度,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采選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
創建“兩型社會”建立有利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體系
農業、工業及服務業循環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并完善循環型社會體系。
2010年以來,我省啟動實施綠色建筑行動,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國家標準,新建建筑施工階段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到97%以上。推廣實施綠色低碳旅游活動,創建國家級綠色旅游飯店76家,50%以上的旅游飯店、景區釆用了綠色能源。大力開展“綠色”學校及社區創建活動,建成國家級“綠色學校”7所、省級“綠色學校”201所,建成省級“綠色社區”95個。
同時在全省全面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建設活動,截至2013年底,全省公共機構人均能耗519.21千克標煤,較2010年下降13.43%;單位建筑面積能耗38.69千克標煤,較2010年下降10.65%;人均水耗18.68噸,較2010年下降12.22%。
努力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截至目前,全省已經完成和正在建設改造的標準化回收站點831個,主要廢舊物年回收量達530多萬噸,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回收利用率達到100%,蘭州市建成日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200噸的資源化利用項目。
為了促進循環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我省還逐步建立健全法規保障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價格、財政、投融資、稅收和政府采購方面發展循環經濟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政策;建立統計評價考核體系,完善循環經濟地方標準,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廣應用,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