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富民產業遍地開花
甘肅大力培育精準脫貧特色產業
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宋振峰)給錢給糧,不如發展致富產業實在。為了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今年以來,我省堅持把發展貧困片區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多元富民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今年,省農牧廳集中投向貧困地區的產業扶持資金達到35.2億元,占到全省產業扶持資金總量的88%。
我省突出頂層設計,抓產業扶貧政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了《精準扶貧富民產業培育支持計劃》,編制了《甘肅省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指導75個貧困縣編制完成了縣級產業精準扶貧規劃。組織編制了8個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1個專項建設規劃,搭建起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規劃框架體系,確保富民產業縣不漏村,村不漏戶。通過出臺系列配套政策,有力推動了貧困地區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產加配套新型產業體系建設。
我省堅持把提高貧困地區農業經營效益作為首要任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把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競爭優勢。今年,我省著力調整優化糧經作物結構,壓減非優勢產區面積,調減糧食作物面積87.3萬畝,新增特色優勢產業種植面積超過150萬畝,馬鈴薯、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總面積達到3300萬畝。圍繞提升產業競爭力,我省積極推進傳統養殖場和低層次養殖小區的規模化、標準化改造,規模化養殖場(小區)現已達到10055個,全省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48%,肉牛、肉羊、豬、禽規模化養殖水平明顯提升。
為了提升貧困農戶闖市場的能力,我省大力扶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戶組織化程度。截至今年9月,全省6220個貧困村有5908個村子建立了合作社,占貧困村總數的83%;有42萬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占貧困戶總數的60%。貧困地區家庭農場達到5294個,占全省的86.3%;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帶動農戶241.3萬戶。
圍繞加快培育貧困地區新產業新業態,我省突出產業鏈延伸,積極推進貧困地區產業融合。通過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大型龍頭企業貼息補助政策、牛羊產業貸款貼息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等,扎實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服務業,促進農業資源要素跨界配置,加快構建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今年已落實農產品加工方面的貼息補助1.44億元、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3億元,有力促進了農產品加工與服務業發展。
我省還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加快釋放貧困地區農業發展活力。去年,我省被列為全國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9個整省推進試點省份之一,現在土地確權工作已全面推開,爭取在2017年全面完成。持續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引導發展“土地銀行”“土地托管合作社”等新型經營模式,貧困地區農村土地流轉率達到24.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個百分點。同時,積極推進多種形式股份合作,多途徑增加貧困地區農民財產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