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山

杜甫塑像

雞峰山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編者按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秋風吹過隴山,杜甫帶著顛沛與憂思,走進甘肅。這位被后世稱作詩圣的詩人,或許未曾想到,他在秦州、同谷(今成縣一帶)等地短短半年的停留,為這片大地留下的上百首詩作——不是孤懸的辭章,而是浸著煙火氣、連著山河魂的“活態史卷”,讓千年后的我們,仍能循著詩句,觸摸到隴原的溫度。
歲月流轉,詩圣杜甫的身影雖已湮沒在歷史煙塵中,可他留下的詩意早已化作隴原大地的文化基因。他走過的路、寫過的景,也不再只是尋常的地理坐標,而成了被詩句焐熱的文化地標。
如今秋光正好,讓我們循著《杜工部集》的字句走進隴南的山谷、秦州的城郭,或許能懂得那些被詩句記掛的地方,從來不曾被歲月塵封——因為詩里的山河還在,詩里的人間煙火,也仍在隴原大地上生生不息。
第一站: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
公元759年秋天,安史之亂還沒完全平息,杜甫帶著家人從華州往西走,把秦州——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天水,當成了第一站。他在這兒待了三個月,寫了30多首詩,他走過的地方,也因此有了抹不去的詩意,一直傳到現在。
剛到秦州時,杜甫寫下“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來到城南的南郭寺,寫下“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再到麥積山,寫下“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
其中,像《秦州雜詩二十首》這些詩,就像給秦州畫了幅長卷,記下了城里的樣子、山水景色和老百姓的生活。這些詩不只是他行走的記錄,也讓一千多年前的秦州模樣,變得更加清晰。
沿著詩中的線路,在“二妙軒”碑前讀他的詩,在東柯谷看落日,就知道他留下的不只是詩——是把秦州的山水都裹進了詩意里,也讓每一個走到此地的人,感受到他當年的心思。
推薦景點
南郭寺 這座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千年古剎,坐落于天水城南慧音山坳,前臨藉水,背負幽林,因地處城郭之南而得名,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剎”。寺內古柏參天、泉水潺潺,集自然靈秀與人文底蘊于一體,是探尋絲路文化與詩意棲居的絕佳之地。主院的“南山古柏”堪稱鎮寺之寶,被列為秦州八景之一。山門前兩株1300余年的“將軍槐”對稱而立,如守門衛士,與古柏相映成趣。當游人在“二妙軒”碑前駐足,或于古柏下靜聽風吟,便能穿越時空,與詩圣的情懷、古寺的歲月悄然共鳴。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坐落于甘肅天水東南的麥積山,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以“東方雕塑陳列館”之名享譽中外。麥積山的特別,先在其地理與形制。山形酷似農家麥垛,石窟便依崖而鑿,從山腳蜿蜒至山頂,棧道凌空架于峭壁,洞窟“密如蜂房”,登頂俯瞰時,可見造像與山巒交融,天然與人文渾然一體。唐代杜甫登臨此地時,曾以“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勾勒其險峻與清幽,詩句里的“細路”,正是當年連通洞窟的棧道。
鐵堂峽 鐵堂峽坐落于今天水市秦州區西南,向來以險峻著稱。兩岸巖壁陡直如削,似經巨斧劈鑿,青黑色的石質泛著冷硬的光,遠遠望去如鐵鑄一般。峽谷走勢蜿蜒,窄處天光僅漏一線;人行其間,仰頭是壁立的危巖,低頭是幽深的谷底。風過峽中,沉郁的回響漫開,更襯得地勢險峻。杜甫途經此地時,曾留下“峽形藏堂隍,壁色立積鐵”的詩句。
第二站:隴南市西和縣
公元759年,詩圣杜甫踏上了前往隴右的路途。從秦州南下,沿著古老的祁山道,走進了西和。
西和,這片位于隴南的神奇之地,北枕巍巍秦嶺,南依滔滔西漢水。這里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渾大氣,又兼南方山水的靈秀婉約。杜甫行至這里,一路所見所感,皆化為筆下流淌的詩句,這些詩歌猶如一串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西和的山川歷史之間。他途經寒峽,在詩中感嘆“行邁日悄悄,山谷勢多端。云門轉絕岸,積阻霾天寒”。來到法鏡寺,被古寺的清幽與歷史的厚重所觸動,“神傷山行深,愁破崖寺古。嬋娟碧鮮凈,蕭摵寒籜聚。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寫出了山林間的清幽。
推薦景點
法鏡寺 法鏡寺坐落于西和縣城以北12公里處,石堡鄉石堡村的五臺山間,是隴南境內頗有名氣的石窟佛寺。當年杜甫曾在此留下詩篇,讓它的聲名早早傳遍隴右大地。法鏡寺所在的石堡一帶,石山連綿不絕,巖石的色澤如赤霞映天,又似彤云墜地,格外惹眼。山勢自北而來,一路延展,直通向長道寒峽。從漢代起,這里便是秦蜀之間的必經通途,歷史的車輪在此碾過無數痕跡:諸葛亮曾由此出祁山北伐,姜維在此爭奪隴右要地,吳玠亦曾于此與金人在皂郊展開激戰。或許正因這般兵家必爭的地位,此地筑起了不少城堡,“石堡城”的地名也便由此而來。
隍城森林公園 隍城森林公園是一處融歷史文化瀏覽、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旅游觀光勝地,整個公園按規劃分四區一址,即小隍城觀光區、休閑娛樂區、大隍城佛教觀光區、公園管理區、十二連城遺址。隍城森林公園與晚霞湖連為一體,形成了一條旅游環線,道路兩側栽植了側柏、圓柏等各類綠化樹種,并有1處10畝的香花槐園,西山臺階、仇池碑林、觀景亭、健身休閑廣場等基礎設施完善,一應俱全。
晚霞湖 西和縣姜席鎮的晚霞湖,這片靈動的水域,自西漢水上游蜿蜒而來,被八座蒼翠山巒環抱成天然玉盤。每當暮色四合,西天云霞如打翻的胭脂盒傾入湖中,天水共染絳紫,恍若瑤池仙境,“晚霞湖”之名便由此而來。湖心島漢白玉織女像亭亭玉立,裙裾雕琢的星芒隨波蕩漾,仿佛仙子正俯身對鏡梳妝。西岸丹霞巖壁被鍍上金紅,與湖面的赤焰交相輝映,構成“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奇幻景象。
第三站:隴南市成縣
成縣在隴南的群山里藏著,西漢水的支流繞著城郭流淌,青泥嶺的余脈在這里鋪開,既有蜀地山水的靈秀,又帶著秦地的蒼勁。這里的雞峰山自古有名,松濤裹著云霧漫過石階,石窟里的造像藏著千年的光陰,尋常巷陌間,至今還能尋到些古驛道的痕跡。
杜甫經此時,登上雞峰山,看“削成山東岳,氣壓西岷嶺”,筆鋒里是山的雄奇,也藏著漂泊人的茫然。過飛龍峽,見“峽形藏堂隍,壁色立青紫”,峽中水汽沾了他的衣角,也洇濕了詩句,把成縣山水的清峻描寫得真切。
最難忘的要數《同谷七歌》,那時他暫居同谷,冬寒刺骨,“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卻把山水與心事,都刻進了成縣的草木間。
推薦景點
杜少陵祠 成縣杜少陵祠,又稱杜公祠,坐落于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飛龍峽口。
走進這里,迎面是古樸的“詩圣祠”大門,匾額莊嚴肅穆。仿清式牌坊上啟功先生題寫的“杜少陵祠”蒼勁有力,兩側梅蘭竹菊圖案,寄寓杜甫君子氣概,牌坊背面“鳳噦龍吟”四字與鳳凰臺遙相呼應。進入祠堂大殿院中,殿內供奉著杜甫石雕坐像,四周墻壁鑲嵌著宋、明、清歷代詩碑,字跡斑駁,滿是歷史韻味。兩廂廂房及碑廊,陳列著杜甫同谷詩及歷代游人題詞碑刻,行、草、隸、篆等書體爭奇斗艷。草堂周邊,山水相依,飛龍峽中溪流潺潺,兩側山峰壁立,云霧繚繞。鳳凰臺相傳為杜甫創作《鳳凰臺》之處,站在臺上,極目遠眺,可領略當年杜甫吟詩抒懷的意境。
雞峰山 雞峰山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峰美、水秀、洞奇而聞名,號稱隴南第一山。主峰嵋峈峰海拔1917米,因“奇峰孤聳、直入云際,狀似雞首”而得名。其“云海浮仙山”景觀最為壯觀,黎明時分,浩瀚云濤中會浮現出數座蒼翠峰巒,旭日東升時,云蒸霞蔚,美不勝收。山上留存有北魏摩崖石刻和宋真宗時期的碑刻等,這些珍貴的文物見證了雞峰山的歷史變遷,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西狹頌 西狹頌景區距成縣縣城約13公里。步入其中,青山對峙,澗流清澈。響水河在峽谷中潺潺流淌,時而平靜如鏡,倒映著兩岸的綠樹青山;時而奔騰跳躍,在巨石間沖騰奔瀉,濺起雪白的浪花。懸崖上的水流更是奇妙,或如白練垂落,或似珠簾飛濺,蔚為壯觀。景區內最耀眼的瑰寶當數《西狹頌》摩崖石刻。它鐫刻于東漢靈帝建寧四年,歷經1800多年仍完好無損,與《石門頌》《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石刻旁還有“五瑞圖”,黃龍、白鹿、甘露、嘉禾、木連理等圖案,象征著政通人和、五谷豐登。沿著棧道前行,還能看到古棧遺址、耿勛碑等眾多古跡。
第四站:隴南市徽縣
徽縣嵌在隴南的東北隅,青泥嶺的余脈在這里盤繞,嘉陵江的支流穿城而過。古時它是秦蜀古道的要沖,青泥嶺的石階曾印著無數行旅的足跡,嶺上松濤卷著云霧,山下驛路連著炊煙,既有山路的崎嶇,又藏著川陜交融的煙火氣。
杜甫經徽縣時,正是從秦州往同谷的奔波途中。青泥嶺是他必過的險地,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的路,被他揉進了詩里——《飛仙閣》里寫“棧云闌干峻,梯石結構牢”,道盡棧道沿崖的驚險;行至木皮嶺,又嘆“始知五岳外,別有他山尊”,嶺上的雄奇與行路的艱澀,都凝在字句間。他沒在徽縣多作停留,卻把這方水土的山形路貌、羈旅況味,都刻進了詩行間。
推薦景點
嘉陵江大峽谷景區 大峽谷位于徽縣南部的嘉陵鎮、虞關鄉境內,是一處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得益彰的旅游勝地。景區內有“一江、一峽、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灘、一百零八峰”的格局。80%的森林覆蓋率讓這里成為天然氧吧,從海拔800米的河谷濕地到2504米的云霧山巔,不同海拔地區生長著層次分明的植被,勾勒出立體的生態圖譜。
青泥嶺 在隴南古河池大地的西南部,長龍似的盤踞著一條古道,它綿延山嶺20多公里,穿越境內的水陽、大河、嘉陵、虞關等四鄉鎮。古道地勢雄偉,崖峭坡陡,水秀山清。它就是隴蜀道——青泥古道,其主峰青泥嶺,因堅固如鐵而被稱作“鐵山”,海拔2004米,居于蜀道中的天險之首。青泥古道,在公元前206年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而聞名,不僅有詩仙李白“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的贊嘆,還有詩圣杜甫行走至此的不朽之作……
三灘風景區 三灘自古為巴蜀咽喉、秦隴要塞,人文底蘊深厚。景區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森林覆蓋率79%,有銀杉、水杉等珍稀樹種。還有頭灘、二灘、三灘等多個高山草甸,草甸與森林錯落有致,景色優美。景區內有東溝河、頭道河等河流,還有眾多山泉小溪,頭灘、風埡子和月亮峽。瀑布眾多,梅崖瀑布高300余米,雨季時氣勢壯觀。月亮峽是由月亮河切割而成的大峽谷,長45千米,平均深度800米,谷內飛泉鳴瀑,景色迷人。
第五站:隴南市兩當縣
據記載,杜甫曾至兩當求助友人吳郁,卻未遇見,遂寫下《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寒城朝煙澹,山谷落葉赤。陰風千里來,吹汝江上宅。”開篇便勾勒出一幅兩當秋日的蕭瑟畫面,寒城、淡煙、落葉,盡顯孤寂與清冷。在詩中,杜甫憶起與吳郁往昔的情誼,也為其被貶遭遇抱不平,句句飽含真摯情感。
兩當,這座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的小城,地處陜甘川交界的秦嶺山區,屬長江上游嘉陵江水系。這里不僅有讓杜甫觸景生情的山水,更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云屏三峽奇峰羅列,靈官峽神秘幽靜,處處皆是如畫景致。
推薦景點
靈官峽 靈官峽森林公園位于兩當縣城東南側。這座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人間奇景,以其險峻而震撼的峽谷風光,傲然屹立在天地之間。走進這里,山壁陡峭,巖石紋理縱橫交錯。奔騰的江水在峽谷底部洶涌澎湃,浪花飛濺,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登高遠眺,江水滔滔不絕,展現出一種無畏的力量,與周圍高聳的山峰相互映襯,剛柔并濟,構成了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山水畫卷。
云屏三峽 云屏三峽景區是一處天然的氧吧,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最高達3.7萬個。森林覆蓋率高,古樹參天,藤蔓纏繞,珍稀動植物繁多。景區由土地峽、觀音峽、西溝峽組成。土地峽中,云屏河如玉帶蜿蜒,兩岸奇峰競險,壁立千仞,“睡獅臥波”的傳說為其增添神秘色彩。觀音峽內,一線天如刀劈斧削,古棧道遺痕訴說著往昔的繁華,懸崖上的觀音窟更是莊嚴肅穆。西溝峽又名西姑峽,相傳明末坤儀公主曾在此隱居,峽口“玉龍吐珠”景觀奇特,雙洞絕壁、攔馬斷墻等景點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張家黑河風景區 這里是兩當縣一處格外珍貴的自然秘境,森林覆蓋率超94%,步入其中,仿佛被一片濃綠擁住。這里的地形格外靈動,山地起伏著鋪向遠方,草地像塊柔軟的綠毯綴在山間,河谷里淌著清冽的水,偶有溶洞藏在巖壁后,透著幾分神秘。多樣的景致也養著無數生靈,走在林間,或許能瞥見飛鳥掠過枝丫,或是驚起幾只小動物竄進草叢——這般生機與靜謐交織的模樣,正是生態旅游、親近自然的絕佳去處。
(本版編輯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