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書記訪談:
頡曉峰:科學發展 建設省級文明鎮標兵

近年來,大像山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爭創省級文明鎮標兵為契機,按照“城區抓拆遷改造、川區抓高效農業、山區抓果椒建設、全面抓勞務養殖、非公經濟的工作思路,立足鎮情,真抓實干,使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大像山鎮有其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如何發揮優勢,應勢利導,全面開花,是擺在大像山鎮黨委班子面前的難題,對此,記者專程對大像山鎮鎮黨委書記頡曉峰進行了采訪。

(國道316沿線環境綜合整治)
記者:城鎮征地拆遷是一道難題,而征地拆遷工作進展的快慢直接關系的全縣城市化進程,鎮上是如何破解難題,出色完成任務的?
頡曉峰:由于我鎮地處城區,決定了征地拆遷工作是各項工作重中之重,征地拆遷工作進展的快慢直接關系的我縣城市化進程,關系到城區一大批重點項目工程建設。為此,我們把城鎮建設工作當作全鎮的特色工作來抓,舉全鎮之力,全面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交給的各項征地拆遷工作任務,為甘谷城市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共完成征地4478.2畝,拆遷714戶,解決了南環路拓寬改造、天定高速公路輔道、冀城小學、楊場廉租房建設、城東區集中供熱工程、南濱河路拓寬改造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有力的促進了甘谷縣城市化建設步伐。

記者:農業農村工作在鎮上也占一定比例,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鎮上是如何推進農業農村全面協調發展的?
頡曉峰:一是重視農村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條件。二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強發展后勁。培育多家農業龍頭企業,依托龍頭企業,發展優質品牌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三是調整種植結構結構,優化產業布局。鎮黨委、鎮政府立足鎮情,因地制宜,經過長期探索走出了“川抓蔬菜、山抓果椒”的發展路子。四是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一手抓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群眾提高文明素養和環境衛生意識。

記者:大像山鎮具有交通便利、商貿活躍的有利環境,如何發揮商貿活躍優勢,大力發展城鄉經濟?
頡曉峰:鎮上采取項目上“幫”,資金上“扶”,政策上“引”,效益上“護”的辦法,大力發展以成衣為主的服裝加工業,以糧油食品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建筑業,以商品流通為主的第三產業,使全鎮經濟,特別是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全鎮商貿流通更加繁榮。
近年來共新辦規模以上企業12個,年新增產值2800萬元,利稅1200萬元。目前,以辣椒、藥材、果品、淀粉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呈現穩定的發展勢頭,逐漸走向了生產規模化,產品系列化;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建筑業通過加強人員培訓,增加設備,提高企業等級,逐漸走向了經營集約化;以商流、倉儲、運輸、飲食為主的第三產業隨著服務水平的提高,逐漸走向了服務社會化。

(模范村街道巷道硬化)
記者:發展是硬道理,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鎮上是怎樣統籌兼顧,推進全鎮各項社會事業均衡協調發展的?
頡曉峰:一是高度重視教育事業,不斷強化基礎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擴大辦學規模,積極實施各類教育建設項目,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二是認真貫徹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穩定了育齡婦女低生育水平,完成了人口信息網絡建設,促進了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參合率和籌資水平逐年提高,五年以來共為1100多名住院患者報銷醫藥費632萬元。四是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在全面配套建設鎮中心文化站的基礎上,建立村文化廣場5個、農家書屋25個,開通“戶戶通”廣播電視10000戶。

(大像山鎮東關社區便民服務大廳)
記者:民生是本,鎮上是如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
頡曉峰:鎮黨委、鎮政府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推行惠農資金“一冊明、一折統”發放,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覆蓋范圍逐年擴大,醫療救助補助標準不斷提高,優撫安置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全面覆蓋,有力的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近年來,全鎮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460萬元、農村低保金866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142萬元。發放農村災后重建補助資金652萬元,維修資金15萬元。發放城鎮居民災后重建補助資金360萬元。發放農村危舊房改造補助資金315萬元。發放城鎮居民房屋維修資金316萬元。能繁母豬補貼1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