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把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迅速在全縣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熱潮,縣新聞中心開設“學習十八大、開創新業績”局長訪談欄目,進一步領會精神實質,尋找工作差距,理清發展思路,促進全縣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努力提升民族教育科學發展水平
——訪張家川縣教育體育局局長妥興旺

記 者:妥局長,作為全縣教育體育主管部門,在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之后,您認為十八大將給我縣教育體育工作帶來哪些新機遇?
妥局長:黨的十八大報告將教育發展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總目標的重要內容,將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的首要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要求,指明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信心。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教育規劃綱要,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明確任務、理清思路、系統規劃、抓好落實,努力推動全縣民族教育邁上新臺階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縣教育系統的主要任務。
記 者:按照教育三年大發展目標,全縣教育工作近兩年取得了顯著成績,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結合十八大報告要求,您認為當前工作中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妥局長: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的要求,我們認真對照全縣教育事業發展實際,對近幾年全縣的教育進行了總結和反思,主要表現在: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城區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讓城區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效果明顯,廣大教師的敬業精神顯著增強;“兩基”順利通過國家檢查,基礎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高中教育快速發展,高考上線率逐年攀升。但我們也充分認識到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不足,如: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師素質、教育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離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還有較大差距。
記者:作為教體局局長,您如何將“十八大”帶來的新機遇轉變為促進全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氣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打算?
妥局長:按照十八大對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我們進一步明確今后一個時期全縣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重點: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隊伍建設為基礎,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努力促進全縣教育的科學和諧發展;重點抓好 “兩基”鞏固提高、農村初中標準化建設、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為全面實現三年教育大發展的戰略目標邁出堅實而重要的一步。具體將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辦好學前教育,擴大普惠性教育資源。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辦好學前教育,由十七大的“重視”進一步要求“辦好”,這意味著學前教育不僅要積極發展,提高普及水平,而且要科學施教,辦出質量,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根據我縣實際,首先要解決農村幼兒入園難的問題,按照全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學前教育發展目標,在今年已開工建設4所幼兒園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項目,克服各種困難,逐步在每個鄉鎮建設一所中心幼兒園。同時,加強科學指導,貫徹落實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園園長、教師進行大規模培訓,使園長、教師掌握科學的保教理念和方法,提高科學保教水平。
二是均衡發展義務教育,著力推進教育公平。義務教育始終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均衡發展義務教育,這意味著義務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工作的重點由過去的普及變為均衡。這就需要提前著手,多措并舉,努力推動這項工作。首先是科學規劃學校布局,避免盲目重復建設,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其次是用好校安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等國家投資項目,努力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全面完成標準化學校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配套建設等重大項目工程;第三是擴充優質教育資源,采取對口幫扶、名校帶動、名師引領等措施,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第四是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完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確保每一個孩子都上好學。
三是推進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特色化建設,著力破解高中辦學同質化問題。根據我縣實際,在集中力量辦好縣一中的同時,努力推進縣二中、縣三中辦學模式的多樣化,以發展學生特長為突破口,用專業優勢吸引學生,滿足不同潛能學生發展需求,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高考上線率。進一步提高縣職業中學的辦學水平和質量,增加符合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特色專業,以高就業促招生,以良好的就業前景促學校發展。
四是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確定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在全縣各級各類學校著力構建生動活潑、豐富有效的德育體系,實施好中小學德育整體教育,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緊密配合的立體化德育格局和德育工作網絡。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和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努力把我縣廣大青少年培養成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