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 樹品牌 拓市場
——甘谷縣果業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如果說“建設標準化果業示范園”是甘谷縣果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和目標,那么甘谷縣推進“基地+農戶+公司”模式則是一個關于農民增收和農村致富的宏偉藍本。
“今春繼續以南北淺山兩個百里林果產業帶為重點,通過項目整合,推行土地流轉建園,共完成建園1.2萬畝(其中蘋果0.25畝,核桃0.95畝),占市上任務的52%(占縣上任務的40%),秋季將全面完成全年果品基地建設任務。”縣果業局長董寶玉接著講:“近年來,甘谷縣根據縣域實情,大力扶持、發展林果產業,在建設中,實行基地建設統一規劃,果苗栽植科學管理,市場銷售規范運營,把建園和品牌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是甘谷縣建園致富的最大特點。”

路子對頭,致富不愁。截至目前,全縣共完成疏花疏果26萬畝,占市上任務的104%(縣上任務的186%);果實套袋1.83億個,占市縣任務1.5億個的122%;完成病蟲害防治46.4萬畝,占市上任務的105%(縣上任務的110%);完成老果園改造0.8萬畝,占市上任務的100%(縣上任務的160%);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180多期,培訓果農1.7萬人(次),占市上任務的60%(縣上任務的90%)發放果樹實用技術培訓資料2.3萬余份。

沿著磐安鎮、白家灣鄉、武家河鄉一路往北行走,以中梁、東梁、西梁、北坡寺、原家莊為主的南后山區整整一百余里的跨越,一百余里的延伸和一百余里的輻射,果園基地一塊連接著一塊,成為屹立于甘谷南部山區的一道依賴果業致富的“金色屏障”。截至目前,全縣建成果品基地3萬畝,完成3個市列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實施果實套袋1.5億個,疏花疏果14萬畝,果園管理42萬畝(次),培訓果農2萬人(次),改造老果園0.5萬畝,果品總產量達20萬噸,總產值達7億元,新增果品貯量0.6萬噸;重點項目實施方面:完成農業部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即建成組裝式蘋果冷藏庫29個;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林產品基地建設(蘋果4500畝,核桃1000畝)項目(2013年度);創建2個省級蘋果標準園;完成省級千萬畝林果基地建設項目,在安遠鎮陰坡村創建一個花椒標準園;向示范果園引進防霜機37臺。

近年來,甘谷縣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規模建園,實行跨鄉連片規劃、按流域整體推進、集中建辦大園區、規模發展產業帶的思路,大力發展和新建了一大批果品生產基地,近五年全縣每年新建果園均在5萬畝以上。”據了解,截至2014年9月,甘谷縣新建果品基地2.3萬畝,補植補栽1萬畝,老果園改造0.8萬畝,新建千畝基地3個,建成科學發展示范點3個,疏花疏果25萬畝,果實套袋1.5億個,病蟲防治44萬畝,黑膜覆蓋0.2萬畝,果農培訓3萬人,果品總產量達30萬噸,總產值達8.1億元,新增果品貯量0.6萬噸,宣傳推介1次,蘋果苗木繁育175畝。同時,先后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8個蘋果重點縣之一,11個果園被列為全省優質果品標準化生產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以來,甘谷縣一直是市林業局表彰的全市果品基地建設先進單位,2008年、2009年該縣連續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分別命名為“中國蘋果之鄉”、“中國花椒之鄉”,所選送的蘋果、花椒樣品多次在國際、國內展銷評比中獲得大獎。從一個關于果業大縣的設想出發,從一個10年鑄就的夢想出發,甘谷縣的“果業夢”已初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