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甘谷縣堅持把中藥材種植作為貧困鄉村精準脫貧的一項富民產業來抓,按照“政策鼓動、科技促動、市場拉動、效益推動”思路辦法,統籌謀劃,扎實推進,積極扶持貧困群眾發展中藥材產業,全縣中藥材生產呈現出了持續規;l展的強勁勢頭,逐步形成了南北淺山區優質白條黨參優勢產區,南北后山高海拔冷涼區款冬花優勢產區,河谷川道區紅黃芪優勢產區三大特色顯明的優勢產區。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突破5.8萬畝,產量達到0.74萬噸,實現產值3.3億元,主產區僅中藥材人均收入就達到1200元,占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以上,中藥材產業真正敲開了貧困群眾致富門。由于黨參、柴胡、款冬花等中藥材種植管理技術簡單易學,加之市場前景相對看好,已成為全縣貧困山區群眾特別是婦女群眾特別看好的經濟作物之一。目前,黨參、款冬花、柴胡以及紅黃芪等藥材已陸續收獲上市,種植區群眾畝均收入超過5000元,最高達到1萬元。
為了進一步增強群眾脫貧致富信心和決心,甘谷縣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推廣發達地區和周邊縣區先進的中藥材種植技術,免費為群眾提供黨參專用肥料,鼓勵群眾發展壯大中藥材產業,不斷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努力增加群眾收入,加快精準脫貧步伐。積極利用精準扶貧優惠政策向群眾審批發放專項貸款,按照“產業富民留人”和“一村一品”扶貧思路,重點培育中藥材產業。同時,縣上分期分批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活動,加強了群眾土地增肥、品種優化、規范采收、標準加工等科學知識的學習培訓,重點培養了一批中藥材栽培技術科技明白人,并借助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和各類網店,加大了中藥材推介銷售力度,通過網絡逐步將中藥材遠銷到全國各地。
甘谷縣憑借地處隴西縣和武都縣兩大甘肅省最大中藥材集散地之間的區位優勢和便利條件,積極發展中藥材營銷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加工企業,不斷壯大中藥材經紀人隊伍。目前,全縣從事中藥材營銷的經紀人達2000余人,專門從事中藥材營銷的專業合作社3家,建成標準化生產加工企業3家,年加工各類中藥飲片2500噸,占全縣藥材總產量的39%,加工產值約3500萬元。其中三隴安康藥業有限公司藥品生產得到國家藥品GMP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