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申君明主持召開甘谷縣人民政府第四十八次常務會議,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孟曉龍,縣委常委、副縣長邵宏偉,副縣長牛武軍、郭中校、齊銀川、郭小鵬、葛彥迪、汪曉娟、馮全敬參加會議?h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富國、縣政協副主席董成斌及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會議。
會議組織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研究了關于縣級政府部門第十一批擬取消調整和承接行政審批項目事項、西坪鄉等3鄉撤鄉改鎮及2016年農村公路建設計劃和農村客運汽車站項目調整有關事宜,討論了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甘谷縣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
會議指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關乎全縣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文化與體育管理方式的有效途徑。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文化旅游、財政、體育部門負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認真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使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要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協調機制,明確職責,強化溝通,形成合力;文化、體育部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公共文化需求,適時補充調整購買目錄;財政部門要做好資金規范管理、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等工作;監察、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和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審計。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實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政策措施和流程安排,精心做好政策解讀,加強正面輿論引導,主動回應群眾關切,接受社會各方面監督,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為推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輿論氛圍。
會議強調,要按照“川區戶均1畝菜、山區戶均2畝園、家家勞務懂技術、戶均收入過萬元”目標,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要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化運作”的思路,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多形式、多領域、多層次的聯合與合作,力爭每個鄉鎮、每個專業村、每一個區域特色產業都建立起有一定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資金、物資和農產品運銷等方面的服務,切實強化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能力,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市場競爭地位。要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鼓勵和引導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努力疏通農產品流通渠道。要加大對運銷大戶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運銷大戶在農產品外銷中的積極作用。同時,要全力抓好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建設,整合資源,建立農產品信息平臺,為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和專業村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服務,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搞活農產品流通。要強化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組織、協調和政策引導,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方針,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動、市場主導、農民自由流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勞動力轉移就業機制,有力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