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甘谷縣對照脫貧攻堅目標,認真梳理“短板”,動員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堅持問題導向,彌補差距短板,鞏固提升弱項,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從即日起,甘谷縣所屬新聞媒體開設【脫貧攻堅進行時】專題欄目,聚焦精準脫貧,系統總結、集中報道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及駐村幫扶工作隊在幫助貧困村戶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發展致富產業、創新工作機制、認真履職盡責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經驗做法,為加快脫貧攻堅匯集智慧、凝聚力量、激發斗志、鼓舞士氣。
栽下“扶貧樹” 結出“致富果”
對于甘谷縣大石鎮貧困戶張山林來說,今年最大的收獲就是又新建了兩畝果園,加上前兩年發展的,他家現在已經有六畝果園。相對于前些年在外務工的艱辛來說,如今他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紅紅火火。
“老果園果樹品種差,產量低,畝產5000元已經很高了。這兩年通過縣鄉干部幫建的新果園,苗木質量高,品種好,怎么著都得在七千塊錢左右。”談及自家新建的果園,張山林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武屲村是今年大石鎮秋季建園重點村之一,據村支書張滿來介紹,武屲村是貧困村,現有貧困戶62戶,村民的致富愿望非常強烈,秋季建園的積極性很高。他說:“今年,我們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指導下,總共新建果園1300畝。同時,為提高果園管理水平,鎮上還邀請了縣上的果樹專家,開展果樹修剪和防病害培訓。如今,我們也念起了‘產業經’!
據了解,今秋大石鎮共建園6700多畝,其中企業包建3050畝,農戶自建3650畝,涉及全鎮25個村,實現了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兩畝以上果椒園的目標。同時,對于農戶自建果園,按照花椒、蘋果園每畝補貼200元,核桃園每畝補貼300元的標準,嚴格落實了專項補助資金。
“緊緊圍繞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計劃,堅持規模建園與農戶分散建園相結合,才能使貧困戶真正受益!贝笫傛傞L宋紅軍告訴記者,“今年的建園任務以貧困戶需求建園為主。建園時,嚴格把好‘五關’,即規劃設計關、苗木驗收關、打點放線關、覆膜栽植關及組織驗收關。通過對各個關口的嚴格把控,確保了今秋建園任務的高質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