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全縣上下思想觀念明顯轉變、能力素質明顯提升、工作作風明顯改進、效率效能明顯提高、各項事業明顯進步,比學趕超、大抓發展、爭先進位的氛圍濃厚,涌現出一批深入項目建設現場、田間地頭、農戶庭院等基層一線,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感人事跡,捕捉到一批接地氣、有深度、帶溫度的溫情畫面。
大像山鎮馬務溝村黨支部書記李栗:做好村莊建設的“實干家”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李栗到村任職后,立足資源優勢,把線辣椒作為本村的支柱產業,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硬化產業路2.8公里,發放線辣椒苗301.8萬株,配套發放地膜560卷,肥料19.4噸,打造專業化規模化線辣椒種植基地560畝,每畝能為群眾增收4300元。針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他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將黨費扶持資金入股到甘谷縣耕澤農業服務中心,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6萬元,推動實現支部有作為、集體有增收、群眾得實惠的良好局面。
作為一個外鄉人,李栗經常吃住在村,利用工作之余走家串戶,到田間地頭與村民拉家常,在了解到村民使用烘干機烘干花椒時經常會出現跳閘的情況后,他主動對接相關部門,為村上申請了200KVA變壓器三臺,并配合完成了全村電網改造工程,徹底解決了全村用電問題。面對村里環境問題,他主動謀劃,科學選址,修建了11處垃圾堆放點,3個草料堆放場和1處建筑垃圾堆放場,并在主干路沿線播種格;ǚN子,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村民打趣地說到,“這娃來之前滿村打不完的蒼蠅,來了幾年,現在趕不光的蜜蜂!”“這幾年這娃娃住在馬務溝的時間比在家呆的時間都長,這是打算要把家安在馬務溝了”…一句句看似玩笑的閑談,卻最真實地反映出群眾對李栗工作的認可和滿意。
六峰鎮蒼耳王村黨支部書記王暉:做好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人民”二字重千鈞。王暉到村任職后,堅持把增進群眾感情、做好群眾工作、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當做頭等大事。
“共產黨真個好,我70多了,都有了保障”,75歲高齡的王爺爺與王暉交談時這樣說!拔疫@里啥都有,你再來別拿東西!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王暉和村兩委班子常常自掏腰包購置米、面、油、電褥子、鮮肉、藥品等生活物資帶去看望困難群眾,同他們“拉家!薄霸捓渑毙馁N心交流,堅定生活的信心。村里開展養老認證工作,用手機APP進行認證,村里年輕人少,大多數人都不會用手機認證,他立即組織全村大學生,組織志愿隊,主動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服務,并為村內困難獨居老人代繳各類保險,王暉為群眾辦的一件件小小的事,卻大大溫暖了老百姓的心。
為牢牢守住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性任務,王暉和村兩委班子成員重點對6戶三類戶的情況進行實時跟進,做到對每個三類戶“心中一本帳、情況一口清”,還積極爭取縣上企業對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開展多次獻愛心慰問活動。
安遠鎮老莊村第一書記田懷舟:做好惠農政策的“宣講員”
為不斷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他積極入戶向群眾宣講各項惠農政策,并告訴群眾已經享受和計劃落實的幫扶措施、住院看病如何報銷、教育階段子女享受的政策等。通過召開黨員大會、群眾大會、建立群眾微信群、鄉村大喇叭、發放政策宣傳單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廣大黨員、群眾中廣泛宣傳惠農政策。及時了解群眾訴求,進入村組,深入群眾,傾聽民聲,體察民情。在他駐村的這段時間里,他走遍了全村每一個角落,踏遍了每一塊土地,對群眾迫切反映的農業發展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提交黨員大會討論和村民代表大會決議,結合村情民情,針對全村水毀道路,對“癥”下“藥”,制定解決措施,理清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能,向上聯系幫扶85噸左右的水泥、沙子。修復道路總長50多米,道路寬4米。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