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谷縣人社局全力推進實施“5+模式”,全力以赴穩就業保就業,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線上+線下,搭好平臺強化供需對接。線上依托“甘谷人社”“甘谷勞務”“天水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微信公眾號平臺開展直播帶崗、信息發布、崗位推介等活動,推行“數字就業”新模式,通過“云招聘”實現“云就業”,打造“云上”服務新體驗,確保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就業信息。線下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東西部勞務協作招聘、民營企業招聘月等活動,面對面向群眾推介崗位信息,宣傳創業擔保貸款、務工交通補貼、一次性求職補貼等就業幫扶政策,精準提供就業服務。經統計,近年來,共舉辦“直播帶崗”線上招聘活動8場次,線下招聘活動10場次,提供崗位2562個,服務有就業需求群眾1500余人,有效促進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年均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000人以上。
降緩+返補,減壓力增活力穩定就業。結合“五進五促”“三送三提高”服務企業系列活動,積極落實援企穩崗政策,開展送政策“敲門行動”和“點對點”上門服務,打好“降、緩、返、補、擴”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減壓力增活力。近年來,共為1458戶企業減負1126.75萬元,惠及職工5261人。
幫扶+擴崗,聚焦重點群體托底就業。在做好一般脫貧戶勞動力就業的同時,把公益性崗位作為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穩定家庭收入”的脫貧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通過數據共享,人崗匹配,建立公益性崗位實名制管理制度,實行動態管理,牢牢守住脫貧群眾的民生底線,到目前,全縣鄉村公崗在崗人數3342人。同時,加大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力度,開發“10萬元純信用”貸款模式,為156名創業人員和18家中小微企業審核發放創業擔保貸款、“隴源惠崗貸”3429.6萬元,吸納帶動就業700余人。并舉辦了“2023年甘谷縣支持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專場招聘會”,28家企事業單位提供260余個崗位,現場簽訂意向協議200余份。
培訓+輸轉,提升勞務技能促進就業。成功探索建立了“需求+供給”“培訓+品牌”“技能+就業”“學校+企業”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全面推行“職業培訓券”電子化管理模式,廣泛開展訂單式、嵌入式、套餐式、項目式培訓,重點抓好農村轉移勞動力、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和服鞋加工類、康養服務類、建筑行業類、特色產業類、電商創業類等五大類重點職業培訓,建立培訓后就業跟蹤服務,幫助其穩定就業崗位。精心打造“冀城縫紉工”省級勞務品牌,培養一批高素質“電動縫紉技工”,推動形成了“以培訓促就業”的全新格局。近年來,共發放“電子培訓券”1.5萬張,有近1.3萬名勞動者通過申領電子培訓券參加培訓,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26萬人。
網格+維權,建章立制優化服務方式。健全細化村(社區)、鄉(鎮)、縣三級就業服務網格,選優配強鄉(鎮)和村(社區)勞務就業專干,健全企業用工24小時服務保障機制,建立人力資源供給清單,全面動態掌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本地區人力資源現狀,及時與缺工企業清單匹配,在主動服務、優化服務、用情服務上狠下功夫,全力保障求職者求職和企業用工需求。同時,為更好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探索建立了集勞動仲裁、勞動監察、勞動保障維權于一體的勞動維權保障機制,探索出了“多部門聯合、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調解”的矛盾化解新路子,今年以來,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11萬人,創勞務收入22億元,落實交通補貼451萬元;成功調處勞動維權糾紛12件,為146名農民工追回工資232萬元。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