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谷訊近年來,甘谷縣緊扣農業優先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著力打造全省重要“甘味”農產品基地,聚焦“兩椒一果”(甘谷辣椒、甘谷花椒、甘谷蘋果)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堅持種養并舉、產銷并重,圍繞加快鄉村產業發展,深入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突出“蔬菜增效益、果椒提品質、畜牧上檔次、中藥材擴規模”的主攻方向,不斷建基地、興龍頭、樹品牌、活市場、延鏈條,高標準推進磐安國家級產業強鎮建設,聚力建設農業產業示范園區,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融合發展。全縣果椒、蔬菜、中藥材、養殖業規模分別達到60萬畝、31萬畝、7.4萬畝、263萬頭(只),總產值達到88億元以上。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布局建基地。按照“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藥則藥、宜畜則畜”的原則,制定了甘谷縣“果菜薯畜藥”五大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總體方案,各鄉鎮因地制宜,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擴規模建基地,鼓勵農戶流轉土地,改變單打獨斗小農生產模式,大力推行新型經營主體跨鄉跨村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建成南北淺山兩個百里果椒產業帶,清溪河、散渡河、西小河、新集流域四個5萬畝規模果椒片區,打造了渭河川道區設施蔬菜長廊、南后山冷涼區高原夏菜示范帶,形成了渭北干旱淺山區黨參、高海拔冷涼區款冬花和渭河川道區黃芪三大中藥材優勢產區,畜牧產業逐步邁向“種養加”相結合的生態循環發展道路。
二是堅持龍頭帶動,規范標準提品質。通過“外引內聯”“抱團組建”等多種方式,先后培育發展龍頭企業65家,農民合作社1604家,規模養殖場286家,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體12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小農戶和聯結大市場的作用,不斷完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構建了產加銷一體化發展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在各鄉鎮主產區建立集生產、加工、運輸等一體的產地市場,建成農產品倉儲保鮮庫274座10萬余噸,扶持發展了隴上椒、三隴安康、隴漿源等一批精深加工企業,延長了產業鏈條。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制定和推行蔬菜、蘋果、花椒等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56項,建立產地市場農殘速測點16處,健全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促進農產品綠色標準化生產。
三是堅持品牌引領,強化宣傳增效益。大力實施品牌創新戰略,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通過市場引導、品牌共建、利益共享等方式,培育了蔣老五花椒、羲里圣果、辣椒紅了等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建成“甘味”農產品展館和云上館1個,認證花椒、辣椒、蘋果等“三品一標”農特產品60個,“甘谷辣椒”“甘谷大蔥”“甘谷大白菜”“甘谷花椒”“甘谷月季”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甘谷辣椒入選“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目錄,隴上椒、禮辛黑梨、溪園弘等6家企業商標入選“甘味”知名企業商標品牌名錄,甘谷縣成功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有效擴大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全方位開展農特產品宣傳推介,持續發展壯大農產品銷售經紀人隊伍,組織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省內外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有效拓寬了農產品銷路。著力構建“互聯網+農業”信息化平臺,借助電商網點等載體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特色農產品銷售,形成了以銷帶產、產銷兩旺的良好局面。
四是堅持政策扶持,完善機制促發展。縣上制定出臺了《甘谷縣產業振興行動實施意見》《甘谷縣產業振興獎補意見》《甘谷縣“果菜薯畜藥”五大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總體方案(2024-2025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切實發揮獎補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集中力量引導和扶持重點農業產業項目,縣財政每年安排農業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對蔬菜、果品、畜牧、中藥材產業領域的生產基地、加工項目、市場開拓以及農技推廣、農業基礎建設等方面實行獎補,激發各鄉鎮新型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主體作用,加快農業優勢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