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曾有中國學者到日本,慨嘆日本輿論和出版業對華的態度變得如此沉悶;10年過去了,沉悶的狀態有增無減。
步入21世紀后,日本在歷史問題、領土爭端等方面頻頻向鄰國發難。伴隨著政治右傾化,媒體的右傾化同步發展。
目前,雖然一些日媒對于安倍政府的個別政策存在不同看法,但總體上呈現出對安倍政府“小罵大幫忙”的一面,通過渲染“中國威脅”、鼓噪民粹主義,為安倍政府修憲擴軍提供借口。日本媒體鼓吹民粹的一面越發突出,輿論場亂象令人瞠目。
【亂象之一:鄭重其事說假話】
最明顯的案例是2010年9月發生的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
當時,日本媒體或明說、或暗示:是噸位小、速度慢的中國小漁船主動撞擊速度快、噸位大的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以此來顯示中國漁船多么粗暴,進而影射中國是多么的蠻橫無理。
即使從日本披露的、經過剪輯的視頻上,亦可看出多艘保安廳的高速巡邏船對中國漁船圍追堵截,因為越位到中國漁船的前進方向上攔截,才導致中國漁船躲避不及而發生碰撞,但是,日本外務省發表的關于釣魚島的小冊子仍堅稱是中國漁船“故意”撞擊日本巡邏船。日本電視臺通過滾動播放剪輯的撞船一幕,以及中國民眾“反日游行”中的個別人過激鏡頭等,刺激觀眾的眼球,極大惡化了民眾對華觀感。
這一點也體現在日本媒體對南海問題的報道上,日媒污稱中國“打破現狀”,“點燃導火索”,卻沒有講述中國對南海的歷史主權以及周邊國家侵犯中國南海權益的來龍去脈。
日媒還熱衷于把中國正當的歷史教育指責為“反日教育”,把中日之間歷史問題的原因歸為中國進行所謂“反日教育”而造成的。如此歪曲、鼓動,日本民眾的對華心態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亂象之二:書刊雜志嗆中韓】
從2013年開始,批評中國和韓國的書開始暢銷,“厭華憎韓”成為出版界的趨勢,書店中甚至設有專柜,最暢銷的書籍中,林立著《難道還要搭理那個國家嗎》《那個國家沒有一點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個民族為何如此以自我為中心》等指責韓國和中國的作品,周刊雜志也隨處可見諷刺兩國的標題。
在日本,漫畫等政治性的啟蒙讀物中的熱門作品都是帶有右翼色彩的,這也被認為是年輕人右傾化的顯著證據。去年,最暢銷的新書包括《呆韓論》《侮日論》《全是謊言的日韓近現代史》三冊。《呆韓論》前年12月上市后,不到2個月就賣出20萬本,連續七周進入暢銷書前十名。
山野車輪所著、晉游舍出版的《漫畫嫌韓流》從2005年開始銷售,累計銷售了100萬本,續編一直出到第四本,簡直停不下來。今年3月又出版了新版《漫畫大嫌韓流》。此外,還出版了《韓國中的日本》系列以及《漫畫嫌中國流》等派生作品。
《漫畫嫌中國流》2008年出版,批判中國進行反日教育,聲稱南京大屠殺是捏造的,污稱中國侵略,將中國與韓國一道列為“特定亞洲”。
實際上,周刊雜志“厭華憎韓”的傾向也確實非常顯著。《文春周刊》《新潮周刊》《郵報周刊》《現代周刊》等周刊雜志涉及中韓的文章幾乎都是指責的內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日華人媒體人士指出,日本的雜志,危言聳聽捕風捉影的比較多,不然沒人買,經營難以為繼。
【亂象之三:網絡右翼水軍忙】
除了紙質媒體外,網絡等新媒體上,對中國也是一片打打殺殺聲。日本少數幾家專門報道中國的網站,熱衷挑選一些中國的負面消息,或者挑選個別極端網民的發言,以此滿足自己的優越感或者是煽動對中國的厭惡和仇恨,這些報道常被日本雅虎網站轉載,進一步放大了對華厭惡的感官。
有日本網民指出:“日本社會的保守化還封鎖在網絡內,對現實空間的滲透剛剛開始,而迅速加劇,則是日本陷入危機的時候。軍國主義與和平主義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戰敗后,日本輿論180度轉彎,現在也有可能轉回去。”
在網絡上發表具有右翼、保守、國粹主義色彩意見的人,被稱為“網絡右翼”。他們不僅有保守主義主張,還有單純自尊自大和排外的表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被認為與網絡右翼有很深的關系。
網絡右翼是受眾,但是通過留言等等,又可以傳播自己的理念,凝聚共識,在一些網站上,辱罵中國和韓國、否定戰爭罪行的留言,往往獲得上千條“贊”,而反對票則屈指可數,可以看出每個網絡右翼也都是一個傳播右傾理念的寫手。
網民大多是年輕人,傳播自由迅速,一呼百應。有的企業因為被視為親韓而遭到抗議,有的企業會因大量的抗議電話而苦惱。網絡右翼的力量已經擴大到不能忽視的地步。《網絡右翼的矛盾,憂國導致亡國》一書的作者山本一郎指出,網絡右翼的人數最多應該有120萬人。不過,一般時事網站上都是鋪天蓋地的辱罵中韓的留言,也可以看出一般網民的態度,網絡右翼的實際人數也許并不限于這個數字。
只報道“事實”,不報道真相,甚至一本正經報道假象,顯然不利于中日兩國的相互理解,對媒體和網絡上的民粹主義推手聽之任之,更進一步助長了右翼勢力的囂張氣焰。日本輿論場上的亂象,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藍建中)(新華社特稿)注:本文作者系新華社駐東京分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