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圖:印度總理莫迪。 |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道:印媒稱,印度總理莫迪7日開始對美國進行訪問,他將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商界代表,并在國會兩院聯合會議上發表演講。
俄新社6月7日刊登《美國和印度軍方是否將交好對付中國?》一文稱,最后一點尤為值得注意——外國領導人在美國議會的演講被視為國家間親密同盟關系的標志。在演講次數上保持記錄的是二戰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現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兩人均在國會發表了三次演講。
文章稱,莫迪的華盛頓之行中還有一個方面——軍事。印度總理的計劃包括與美國防長卡特的會晤,這并非偶然。近期新德里和華盛頓的軍事合作尤為活躍:去年雙方已簽署該領域的框架協議,現在正在起草另外三份文件,通過這些文件或將是兩國加緊防務合作的下一舉措。專家認為,印美軍方的這種友誼由中國的力量增強引發,并將成為美國遏華理念的合理延伸。
軍事作為進步的動力
印度外交官、國際安全問題專家梅爾庫蘭加拉·巴德拉庫馬爾認為,兩國的軍事技術合作將是莫迪訪美議事日程上的關鍵問題。他說:“軍事合作——這是現在我們的關系十分重要的部分,這是兩國近兩年來取得顯著進展的為數不多的領域之一。”
早前有報道稱,印度和美國準備簽署數份軍事領域的文件,這些文件或將在莫迪在華盛頓期間討論。其中的主要文件是《后勤保障協定》。在這不起眼的名稱下掩藏著相互使用軍事基礎設施(海軍和空軍基地,地面設施)的重大計劃。此外,雙方還在研究《通信互用性與安全備忘錄協定》和《交換地形和航空數據協定》。
俄羅斯戰略研究所亞洲和中東中心副主任鮑里斯·沃爾洪斯基認為,以后勤為首的這些協定對美國人更有利。
沃爾洪斯基解釋說:“印度艦隊不進行遠征,不參與不屬于印度洋區域的海上活動。因此相互使用基礎設施對美國更有利。印度自然應當獲得什么作為交換。交易就是這樣。”
這位專家指出,如果軍艦訪問港口,印度將給予美國后勤支持。他還說:“但每次都要單獨商定。也就是說,現在需要形成制度。”
美國的亞洲夢
專家表示,印美軍方積極往來與平衡中國在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地位顯著加強的意圖有關。
沃爾洪斯基指出,“客觀局勢是這樣的,印度十分關切地注視著中國的崛起。首要關注的不是中國作為新全球中心的崛起——這剛好是印度謀求的,以便世界不是單極的,而是關注中國就在印度邊界旁邊崛起”。文章稱,在此情況下,印度試圖找到某種對抗中國不斷增強的活躍性的方式。到上世紀90年代前扮演這一角色的是蘇聯,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北京并扶持了新德里。
沃爾洪斯基指出,“現在俄羅斯由于眾多原因,首先是與中國的戰略伙伴關系,不被印度視作平衡器。因此印度當然要在其他外部力量中尋找平衡器”。
印方的這種尋求十分成功地構筑在了美國的地區政策上。沃爾洪斯基認定,“對美國而言這是完美無缺的夢想——將印度納入自己的‘包圍’中國政策:華盛頓在東亞早就有伙伴——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它們仍然在美國的政策范圍內,美國還在積極向越南示好。如果美國成功將印度變為值得信賴的代理人,那么這對美而言會是外交舞臺上的主要成就之一”。
沃爾洪斯基表示,“這一目標已部分達成,因為這符合印度的利益”。
不會結盟?
文章稱,不過,這種利益一致并不意味著印度將被牢牢地牽扯進美國的軍事軌道。
沃爾洪斯基強調,“印度對外政策的主導思想是,與所有國家發展伙伴關系,但不與任何一國結盟。因此,就我的理解,這不是軍事聯盟。至少暫時不是。不結盟思想在印度是存在的,并且決定了外交態度”。
他還說,新德里雖與華盛頓發展軍事合作,但奉行的是不愿與任何國家構建結盟關系的政策,包括與美國。
這位專家認為,“印度無意結盟,它不愿意參與什么軍事行動”。
對俄羅斯來說的風險
印美加緊軍事合作是否對俄向印方軍售造成風險?專家們認為不會,至少暫時不會。
俄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謝爾蓋·杰尼先采夫說:“協定不對俄當前的供應構成直接威脅。暫時來說,簽署這些協定不意味著俄印軍事技術合作將減少。但簽署這些協定將把美印軍事合作推向新的水平,這另當別論。”
文章稱,隨著《通信互用性與安全備忘錄協定》的簽署,預計印度軍方將能使用美國研制的先進軍用無線電設備,這將成為放寬對印出口先進軍事技術裝備限制的又一舉措。
杰尼先采夫指出,“現在美國人不愿分享自己的軍事技術裝備——這是遏制美國武器向印度市場出口增長的關鍵因素”。
同時他認為,隨著這些協定的簽署美印間的軍事技術合作潛力將提高,這在中長期的未來或導致俄失去印度市場的部分份額。
沃爾洪斯基也贊同杰尼先采夫的觀點。他指出,“美國確實拔得頭籌,將俄羅斯從對印供應新武器的第一名上擠下來,盡管俄羅斯的陣地相當堅固:俄印軍事技術合作正在發展,有長期合同”。
文章稱,目前印度武裝力量裝備了近70%的蘇式和俄式技術裝備與武器,俄方在維修領域的地位十分牢固,就不用說供應新武器了。
沃爾洪斯基強調,“我們需要看看我們能夠切實地提供什么,因為印度人是非常挑剔的客戶,十分關注品質。在印度軍事技術合作市場的競爭大大提高,因此俄羅斯不能認為,我們在該領域的長久合作是合作再繼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