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當選省長巴音朝魯此前任政協主席
50歲的北京市委副書記吉林當選北京市政協主席
今年1月31日當選吉林省省長的巴音朝魯(蒙古族),在出任吉林省省長前的職務為吉林省政協主席。與他任職情況類似的還有北京市市長王安順。
在此次全國地方兩會上,人大、政協初現干部“中轉站”趨勢。
政協主席任職出現新模式
1955年出生的巴音朝魯是內蒙古鄂托克前旗人。官方簡歷稱其先后擔任過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書記、浙江省副省長、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等職。2010年8月調任吉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2012年2月當選吉林省政協主席。2012年12月29日,巴音朝魯被任命為吉林省副省長、代理省長。
查閱公開報道,從省級政協主席職位上出任行政“一把手”,巴音朝魯并非首例。2012年7月25日上午,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舉行。會議表決任命王安順為北京市副市長、代市長。今年1月28日,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王安順為北京市市長。在被任命為北京市副市長、代市長前,1957年出生的王安順曾擔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市政協主席。而更早一些,王安順曾在甘肅、上海等地任職多年。
2012年,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黃躍金“空降”至江西省政協任主席。在黃躍金之前,已“空降”了多位省政協主席。
北大一位研究政黨制度的學者說,2006年2月,中央發出了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翱战怠、“調任”政協主席,可視為“加強和改善”的路徑之一。
對于從政協主席到政府首長這一打破傳統和慣例的干部官員任職方式,國家行政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教授認為,這個任命雖然有點出乎外界許多人的意料,但它說明了中央在選拔省一級政府的行政首長時,更希望這些干部官員能多一些執政經驗,而以“政治協商”為要務的政協在這方面具有潛力和優勢。
汪玉凱認為,政協主席和省長、直轄市市長都屬于正部級官員,所以他認為這樣的交流任職屬于一種比較正常的任職。
省級政協主席年齡普遍更年輕
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當選廣東省政協主席;50歲的北京市委副書記吉林當選為北京市最年輕的政協主席,也是全國最年輕的政協主席。一批年輕干部和資深干部履新政協,亦能為地方政協管理帶來新思維。
2004年,時任遼寧省政協主席張文岳轉任省長,后任省委書記。此外,原山東省政協主席吳愛英也調任司法部常務副部長,現任部長。
在中央2006年作出加強政協工作的決定后,省級政協主席的年齡普遍更年輕。河北政協主席付志方生于1956年,河南的葉冬松和山東的劉偉都生于1958年。他們就任政協主席時,都還不到55歲,即使在政協主席任上干滿兩屆10年,也不到部級干部退休的65歲。這意味著他們有更廣闊的從政前景。
一般認為,領導干部接任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職務后,很少能再轉任黨政要職。
近十年來,人大、政協干部的進出渠道稍顯暢通,這與2002年形成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有關。2004年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要“逐步加大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之間的干部交流”。
在副職干部中,近十年地方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政協副主席,轉崗擔任黨委常委和政府副職的也為數不少!氨壤h遠大于上世紀改革開放以后。”北京大學研究政黨制度的學者說。
這位學者表示,2006年之后,不少地方由專職黨委副書記兼任政協主席,以顯示對政協工作的重視。不過近幾年來,已有多個省政協主席,由中央部門干部“空降”或從異地調任。
另一個與政協有關的新動向是,政協干部的對外交流有所加強,有多例地方政協機關干部調任黨政要職。這改變了一般認為人大、政協是干部的“終點站”、很少有干部交流到黨政機關的看法。對于這些干部而言,政協成為他們仕途的“中轉站”。同樣的做法在各地人大機關也有多例。
廣東省長朱小丹則是為數不多的從政協副主席走到政府正職的,2003年他由省政協副主席轉任省委常委,逐步走上省長崗位。
這段時間從人大、政府轉任政府副職的,大部分是中共黨員。北京大學這位研究政黨制度的學者說,不排除一些干部年紀輕輕就去人大、政協,是為了解決級別問題。但他們在人大、政協崗位上努力工作,會給人大、政協帶去新氣象。
本報記者李勇鋼根據公開資料整理